宣德皇帝的青花蟋蟀罐

时间:2022-08-15 02:06:12

宣德皇帝的青花蟋蟀罐

历史评价宣德皇帝不仅在军政方面有卓越才干,且“好促织之戏”。如今民间收藏蟋蟀罐这一独特的品种时,有这样一个民间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红澄浆、白澄浆。在收藏市场上,永乐官窑和赵子玉蟋蟀罐已很难见到,更别提收入囊中这回事。因此,明代的蟋蟀罐就成了珍品行列。

养蟋蟀和斗蟋蟀是中国历史上皇宫贵族、文人雅士的一大喜好。这蟋蟀,又称“促织”,明清时期管它们叫“蛐蛐”,形象地拟声出这蟋蟀鸣叫时的声响。据《诗经》中对蟋蟀的描述,开始有规模地饲养蟋蟀也是为能欣赏到这悦耳动听的鸣叫。唐代天宝年间,宫女把装进金丝笼的蟋蟀放在枕头边,于夜深人静时尽情地欣赏它那如泣如诉的鸣奏。之后,斗虫之风盛行,《宋史》就有记载:当蒙古重兵围困襄阳,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夜,丞相贾似道还在“与群妾踞地斗蟋蟀”。可见,始于宋代的蟋蟀文化,到明代早中期养虫、斗虫之风仍十分风行。宣德皇帝就有养虫和斗虫的喜好。

算起来,明王朝宣德一代仅仅只有九年零七个月,就整个明王朝执政277年而言,却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太平盛世。自有清初学者给予了“纪纲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的评价。因此,宣德帝不仅在军政方面有卓越才干,而且还有 “留神词翰”、“精于绘事”、“好促织(蟋蟀)之戏”的雅好。对宣德帝的前两种爱好人们深信不疑,也有笔墨流传的痕迹。而对蟋蟀的嗜好,史学家则有不同看法,因为宣德帝好蟋蟀的记载,大都出自晚明的野史笔记,而无实物证据。

与些同时,就在1993年春,景德镇市政府在中华路平地盖房,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在明代御窑厂东门遗址附近开探沟时,发现了一窝状堆积的青花瓷片,经复原全为蟋蟀罐,其圈足与盖的内底都书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单行青花楷书款,据刘新园教授在《明宣德官窑蟋蟀罐》中对书款的考证有两种推测,一为明代著名书法家沈度所写,二为宣德帝御笔所提。而龙纹虫罐上绘有的五爪龙图案,如按照元、明两朝的制度规定,只要是饰有五爪龙的器物,除帝王之外,臣庶均不得使用。经这一条线索就可看出,龙纹蟋蟀罐必为宣德帝的御用之物。其他绘有凤凰、天马、海兽、珍禽、小鸟、牡丹、瓜果等纹饰的蟋蟀罐,绘画精美,工艺精良,应为皇宫专用之物。

这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为宣德帝养虫和斗虫的喜好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依据,也进一步证实以传闻编写的野史记载具有真实的参考性。再者说,蟋蟀罐虽然是一种小物件,但虫罐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却比其他品类的瓷器纹饰画得精彩不少,有螭龙五爪纹的传神,有芦苇档里的小鸟,有天鹅被鹰追逐的惊慌逃窜,这种画面的构图元素和体裁运用,无疑不和元明时期的中国古代绘画产生了某种默契,画面布局疏密有致,远景衬托生禽的动感,近景烘托自然背景,可见中国陶瓷艺术和中国绘画本就同源,并相辅相成着。这样使得宣德朝的蟋蟀罐在绘画风格上既有传统纹样的花色也有非常特殊带有画意的图案,如宣德・青花白鹭黄鹂纹蟋蟀罐,这只罐子的画面尽显唐朝诗人杜甫的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外,蟋蟀罐上还出现有怪兽纹,所绘怪兽头尖四足,形象凶猛,在石块与树丛中穿梭,尽展皇家本色。经典纹饰要数莲池珍禽纹,以变形荷叶、荷花布满罐身,画面中穿插鸳鸯、水鸭等动物纹饰,这些莲池、鸳鸯纹饰大多沿袭着元青花大盘和唐代金银器上的花纹。

然而,奇怪的是为何明御器厂烧造的精美独特的蟋蟀罐在清宫旧藏中都不曾见到,按理说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达1174件,大多数是从宣德朝传存下来的,可是在现今的博物院里竟然没有一件蟋蟀罐。这其中的缘由与谜团还得从考古资料中寻找答案。

宣德帝少年得志,军政之余喜好爱虫怜花,指使太监到全国各地甚至远至朝鲜搜刮“鸟兽花木与诸珍异之好”,密令苏州知府况钟进贡蟋蟀千只,用世袭的官职赏赐蟋蟀进贡者,甚至出现了“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的风气,为捉到上等蟋蟀,官府不惜拆除民墙,毁坏农作物,太监借机敲诈民财,沿途勒索民物,小小的花木与虫鸟给人民大众造成了灾难。1455年元月,宣德帝病死,其皇位由他年仅8岁的儿子――正统帝朱祁镇继承。为防止朱祁镇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了命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革中官不差”。罢去“玩好之物”直指好斗擅鸣的蟋蟀以及宣德帝为养虫与斗虫的需要而命令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精美的蟋蟀罐;“不急之务”是指奢侈品的生产和花木虫鸟的搜刮,让人民休养生息。据有关文献记载,宣德帝死后的当年,按照太皇太后的这道命令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全部打碎深埋地下,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可见太皇太后的命令威力之大,影响之远!此事告诫后人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什么事做到过度了必“物极必反”。人们工作之余有点养花爱虫的喜好无可厚非,但不能丧志。

时至今日,宣德官窑蟋蟀罐极为珍贵的原因:一是宣德官窑生产的蟋蟀罐年款郑重,绘画精美,纹饰富有创造力,是宣德官窑瓷器中质量最好的器物;二是非常稀有。目前仅有三件传世品(其中苏州文物商店的一件是缺盖的),很有可能是宣德帝赏赐臣工的礼物,因为明代文献有宣宗赠宠物于大臣的记载,如明人黄佐就记载过宣德三年帝将十八笼鹦鹉分别赏赐给杨士奇等人的史实。三件传世的宣德蟋蟀罐离开了纷纷扰扰的宫廷而侥幸逃脱了灭顶之灾,使他们在故宫以外保存至今。我曾把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十八件各种纹饰的宣德官窑蟋蟀罐全部借到上海进行展览,这样一来上海的藏友还可以亲手触摸。同时,如果上海蟋蟀协会有可能用这些宣德官窑蟋蟀罐组织一次真正的斗虫大赛的话,其影响会极其重大而深远。

上一篇:寻觅隋唐宝玉石 下一篇:亚健康问题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