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历史课,问题设计是关键

时间:2022-08-15 12:32:50

上好历史课,问题设计是关键

历史课要上好,就必须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和教师互动,和教师的思维碰撞,成为课堂的主体,历史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课堂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设计好问题。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化为一个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本来好奇心就强,求知欲旺盛,渴望探索未知领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用“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什么问题是“好”问题呢?具体又怎样设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历史课堂问题的设计,大致有两大类:其一,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思考、感悟、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指导、释疑,最终解决问题。其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索并解决问题。

一、由教师设计的问题

教师的预先设计,是历史课堂问题的主要产生方式。教师预设问题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的设计要有趣。

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感觉有趣,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定要避免枯燥无味,为了问而问的程式化提问。诸如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过程怎么样?结果如何?等等。没有了趣味性,历史学科的生命力就很难彰显。比如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风吹帆动,师父问徒弟:“是帆动还是风动?”甲徒说:“是帆动。”乙徒说:“是风动。”师父说:“既不是帆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动。”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与师父观点相似的有谁?他们的思想实质是什么?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感到妙趣横生,思维随之被调动,对于庄子和王阳明的思想就更容易理解,对相对高深的哲学问题就不会感到艰涩,反而会很感兴趣。

2.问题的设计指向性要明确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要让学生感到抓得住,能够组织回答,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一定要避免大而失当的问题,否则很可能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讲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斗争”这一内容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鸦片战争?结果提问几个学生都答不出来。即便我来回答也很难有理想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太过空洞,不具体。学生无从下手,不如换一种问法: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为何会发生战争?战争给双方各自带来了哪些变化?这样,学生就有一个明确的思维方向,就能把握住问题,对于鸦片战争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入。

3.问题的设计要贴近现实生活

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会使学生通过对历史问题的学习,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达到“通古今,明事理”的效果。这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的。比如讲到“祖国统一大业”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参加一个海峡两岸中学生的交流活动,你会和台湾的中学生谈祖国统一问题吗?如果谈,你打算谈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就充满了现实意义,在海峡两岸的年轻人中广泛探讨祖国统一大业,更显得意义重大。用这样的问题引导中学生思考当代中国的重大战略问题,必然激起中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中学生是渴望承担民族责任的,他们从来都不缺乏爱国热情。把重大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一定会引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4.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让学生回到过去,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观察历史,会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进一步突出历史的厚重感,使学生学会尊重历史。比如讲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华盛顿”时,可这样设计问题: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崇高的威望。有人劝他当国王,他拒绝了。有人劝他当终身总统,他又拒绝了。两次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他都选择了放弃。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中堪称绝无仅有。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人,你会怎么想?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会使学生充分领略华盛顿不贪恋权位的高品德,同时理解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巩固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对民主精神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5.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储备。

不能提出超越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问题,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只会让学生感觉到太过深奥,从而失去探索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时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切不可盲目求深求难。

6.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要求。

不能脱离教学要求,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使问题更有实效性。问题一定要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

二、由学生产生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自己设计问题外,更要善于捕捉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借助学生自己的思维,自然产生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书本,质疑教师。“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任何来自学生的问题都是最有针对性的问题,都是最“好”的问题。比如在讲“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我谈到古希腊民主政治受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一位学生当时就提出疑问:“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师要倍加珍惜,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把学生的质疑当成课堂问题设计的突破口,学生会因教师的鼓励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感。这样还怕学生学习历史不感兴趣吗?又何愁历史课上不活呢?

只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和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历史课堂就会生动活泼,就会有血有肉,师生就会在共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历史课就会变得更受欢迎,更有意义。

上一篇:在区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下一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解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