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循环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8-15 11:18:40

关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循环模式的探索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工科教学全过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学校创新创业水平和质量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论文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建设大学为例,提出以教师主导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动教学、科研、应用产出,促进良性循环模式,将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将创新教育与产学研合作有机统一,实现沉淀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

【Abstrac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c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has great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school innovation level and quality, the high level of construction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teacher led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rive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utput, promote the benign circulation mode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organic unity,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of the precipitation.

【Key words】Applied universit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0 引言

业水平和创新成果决定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日益重要的推动力,是促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要手段。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资源条件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构建高效的创新创业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是一个急待探索的课题。文献[1]提出在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但存在融合不紧密的情况,分析了校企双方的诉求及原因。文献[2] 提出构建育人共同体,充分调动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全过程。文献[3]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理念、课程体系和配套师资上综合考虑,构建“五抓五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文献[4] 在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并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予以保障实施。文献[5]构建了从创新教育到创业教育已经最终成果孵化的全过程体系,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文献[6]在分析国外两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开放办学等的措施。文献[7,8]阐述了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良性循环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几大职能的联动效应。文献[9,10]分析了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总结并以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优缺点。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阐述了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

1 将创新创业的广谱教育与项目的重点扶持相结合

细数众多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不难发现优质项目是以技术创新为主力军,而技术创新恰恰是应用型高效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各种资源条件的影响下,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通识教育与广谱教育为主。这就使得技术创新在应用型高校中较难实现。但科研水平是高校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面,在讨论如何将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转化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前不妨先做两个假设。

假设一:现在我校有这样一个项目,有可观的商用价值,一定的技术壁垒,并在短期内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项目是由我校产学研输出的成果。

第二个假设,在假设一成立的条件下,通过企业对学校的各方面回馈,学校的发展得到可见的转变。学校通过对第一项项目累计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可行且适行的方法,极大的刺激和鼓舞了我校师生的研究热情。并在持续的技术累积中,形成了自己的产学优势。带动了学校全方位的发展。

从上述两例假设中,不难发现,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不仅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同时也是带动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重点扶持优秀项目――有孵化潜力,能真切促进产学研循环的项目,走以优秀项目孵化为道路,带动教学,研究,产出,发展的想法是可行的。

如何实现上述假设呢?首当其中的既是优秀项目的寻找与扶持。

1)加强项目关管理。施行末位淘汰制

加强项目的管理,剔除低质项目,增加项目实施过程中审查的次数,实行一个项目结题周期内多次审查,切实落实各项目进展,逐步筛选出有价值的项目,再对其进行重点扶持。

项目的末位淘汰既能激发和督促各项目团队的项目进展,既能极大的节约有限的资源。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项目审查次数的增加,其目的在于抓住优秀的,筛掉劣质的,督促进展,集中资源,绝不是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

2)将宽泛的创业组织向技术性创新团体转变

近年来我校的创新创业组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校KAB创业俱乐部,连续三年获得授予的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称号。但优质项目仍星星点点。问题的根源在于技术积累的缺乏。所以将宽泛的创业组织转向以专业知识为导向的创业技术团体是有必要的。以各技术团队的形式组成创业组织。以创业组织为纽带的创新创业技术团队既为技术传承提供纽带,又能极大的集中资源。

上一篇:论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的相对不可译性 下一篇:《土木工程材料》MOOC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