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与太极拳诀(二)

时间:2022-08-15 11:12:35

罗疃八极小架论

八极小架定势极为重要,是此拳基本也。歌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顶山”。要求两肩松沉、气贯丹田、含胸拔背、膝扣裆圆、尾闾中正、不斜不偏、双目平视、呼吸自然。练时要发六合劲,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要以意行气、以气促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身心相印、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手,内外上下完整一气,即整劲也。发劲须行气,以气促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达于四肢。力由气发,一极动百极响应。又云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其势止而力仍前贯,劲断意不断,形断神相连。练拳时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屈,开拳用力,前手如推山,后手如拽虎尾,所以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又似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要发爆动力,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翩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烧,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八意者,即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也。

韩氏八极拳八技论

(一)手之作用

技击之道,百般打法,随机应变,全在于手。手于拳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拳术本来就是手上的功夫,包括肘、拳、掌、指各部均在身中矣。手法名目太多,难以尽述。然而无论各种作用,不外乎高挑、平冲、低砍、直斫、擒拿、点戳、虚实、吞吐、阴阳而已。善用手者,出没无常,循环变化或挑或格或掩,手到功成。总之是手上的功夫。格推格拦、圆转如意、起落迅速、来去如虎,长期如此之练功法,必臻其妙境也。

(二)眼之作用

人临于战场须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不然必受制于敌。故未交手前,必先审察已明,乘虚而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事半功倍。同时留神敌人之意向,见缝插针,乘机而起,皆为眼之作用。世上拳术名家视敌左肩偏,即知其必发右腿;右手一扬,即防其必发左拳,虽时刻变化但有所早料。望风观色,见景生情,知彼强劲,我走偏门,我较彼强,始走鸿门。视其眼神,彼注我左,防其左攻;彼注我右,知其右击。张口进攻,其劲必松;闭口进攻,其劲必足。右腿在前,防其后足;后足即来,备其再攻。以上动作即靠眼上的功夫方能明察之功效也。

(三)身之作用

身为四肢之主,无冲锋克敌之技能。有斜偏闪让之功用也。左回右转,府仰低昂,挺吸吞吐、镇静从容。不同手足之劳动,而有指挥之能力,其身左闪,宜备右攻;其身右让,谨防左击。回身之击,其力必猛;翻身之脚,来势愈雄。身蹲者,其气必蓄,低攻应知其变;身立者,其气必张,高击者须知其式探身之拳其臂较直而力稍长,回身之肘其劲比拳更利。

(四)腰之作用

肩宽腰细者必定素练拳功,吸腹柔腰者自是深精技击。手足能相应者,皆是腰之作用,迂回折曲,软转弯斜,联络上下,首尾相衔,来之则气沉于丹田,提气时则劲注于肩臂。练功时,务求柔软如绵;练拳之时方能致用颠其倒插运用自如,踊跃挪移俱能应变,虽无直接击敌之能,但有间接补充之力,是腰之作用。

(五)步之作用

步是拳术中之重要内容,为一身之根,运动之本,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跳跃起落,进退封逼;可吞可吐,能守能攻;虎蹲猴跃,各有所长;鹤落鹰扬,难言其状;带钻者能拔足上腾,踢树者,能碾人致命;正反前伸后蹬,还可逼返连施;或则左偷右进,皆能开合自如;以敏捷为主体,合腰肩为步骤;沉静之时如山岳,追逼之势如脱兔;可挡可换,浮力为鹤步,能运行力。周身变化多端,翻腾莫测。故拳术为手上功夫,也得步法之巧妙也。

(六)胆之作用

胆为人主也,见其有隙可乘,而不敢攻;知其有空可进,而不敢进,此乃胆怯之病。胆小即无果断取胜之心,胆大能习制人之技。恐怖于衷,必畏缩于外,乘敌其怯,必攻其虚。我见其虚,反攻其怯,转败为胜,反弱为强也。世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者,能视敌为如不见,不屈不挠,艺高人胆大。可见技小胆泼者败技高胆大之人,说明若言技击尚须胆壮。

(七)识之作用

弱者,我知其能逼;强者,我知其所防。何以知强弱?是非在于智识之辨别。练功于拳掌者,其手臂必较常人粗壮;练功于腿足者,其步法必较常人轻固;精于外壮者,其体质必魁梧;神于内功者,其筋络多干枯。矮小之人,防其用腿;高昂大汉,必惯使拳;见其姿势,即知破其法门。运用器械也应以拳理为准绳,遇隙即攻,见空必补。由此可见,应敌之际切忌心慌,心慌则意乱,意乱则手足失措,攻守失当。因而习拳术之人,当先治心。治心之道无他,沉着而已,不以危急而变色,不为强敌而心惊。争斗较量,毫厘之间,胜负可定,关键是在智识高低。

(八)气之作用

技击之道,气沉者胜,气浮者败,收拳时吸气为佳,发拳时吐气为妙,运用则奔插于全身。周身蓄气则汇拢一处,击之不能伤,推之不能去;提之则来,放之则散;若离若合,能聚能分。若无气行筋络之间,则拳出之处必无劲,虽见其有隐可乘,敢于发手进攻之,而气不能蓄,误其时机为实可惜。自古至今拳家首重练气,则能收能发,用之不尽,修炼持久可从容不迫,以免气喘上浮之弊也。

罗疃八极身法论

学者既于地盆(即马步),手法,掌法,裁解手法等,已知其用功之道,练习之方,则八门术已获十之五六,不可不进而讲求身法,盖以身法为斯道之中权关键,须于手足之动作,灵通一气,进退有方,趋避得机,起落(即长马短马之谓)如式,变化不失其矫捷,如是而后法术完备,应用得力,至八门之身法,详言于龙、虎、熊、猴、燕、鹑、鹰、犬各拳式中,故不杂入,先以南北各派所通行者,记之如左:

(一)进退法

身之进退,其机与势,千变万化,争于黍米秒忽之间。有一步进,有纵跃寻丈之进,又有左进右进与左退右退之别,或阳退而阴进,虚进而实退,或以进为退,以退为进,更有猛进猛退之方,长马进短马退之法,种种矩获,不可以一端尽,要在学者窥取机势,自由进退而已,八门之寻常进法,快用短马,紧取侧势,盖必如是而后能逼,能逼则两臂之力,可以击中要害,此为最有关系者,退则多因未能得手,故退一步而再乘机以进也,寻常进退法歌诀曰:

进取捷若风,失机退宜快。

乘势侧锋入,身少向前迈。

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惊怪。

变化如神龙,敏钝决胜败。

凡身未退,而胸向里折,则曰吞。如敌以拳或物等平胸刺击,倘其物短,则稍折,则敌之物即落空,再乘机拦格,或取侧势以进,此为吞身法,其用甚广,须熟习之。

先祖曰:人当正面而立,如敌以拳与器平胸突至,则右足稍退一步,即成侧势,再用左手格避,而右足前进一步,即取击势,惟退步时,手既起,而身变化作半马,身法之一端在快耳,又曰,前所谓右足前进一步,即取击势者,乃拘守规则之语,究之进右足不若进左足之为迅速,且较进右足尤为得势,八极拳法,赖以不坠,每于寻常一进退之微,必求精到无弊而后已,由是观之,斯道之妙,又岂粗心者,所能升堂入室乎。

(二)左右趋避法

进退借势,趋避须乘机,兵法所谓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即与此道息息相通,不过彼为群与群斗,此为个人与个人斗而已,无论如何技精力足,总不能不有所趋避,故有所避而后有所趋,此为一定之理,趋左则避右,声东则击西,随敌之动以为方,观敌之机以为用,明于术而不拘于术,击其要而不见其迹,此所谓变化无方,心手相忘,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也,趋避歌诀曰: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

趋从避中取,实自虚处生。

山重身难压,隙开进莫停。

势狡君休惧,四两拨千斤。

平日练习之法,以精熟为要,马稳身灵,转侧机巧,进退阖辟(即左右避让)稳静,起落得势,斯为名家,至于变化莫测,出人所不能防不能制者,是又在乎苦心独造,不可以常法绳之耳。

罗疃八极六大开论

六大开乃八极门内府绝技,意为先开窍,后开门,再进招也,为一切进手之招,凡与敌交手均离不开此术。何谓六开?顶、抱、单、提、胯、缠也。此六招非指定势,而在其变化,定势是招又非招也,所谓步落招成,招乃巧力也。用招务同突跨相连而为一能致用,出招时见敌全身无可攻之机,最忌亮相,若亮相停滞必被敌所乘。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着,敌不知其所攻。见缝即插,见隙即钻。不招不架为上乘,连架带钻混而进之为中乘,架而用之为下乘,若闪展腾挪、犹豫不定为下乘之下乘也。

修习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跨相连为要旨,胯含横劲,突为冲力,故云:八极招招不离胯也。打招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劳则招无用。练六大开时每招皆为一趟,可单练,亦可对练,精熟后必需对手喂招方能致用;要大胆向前闯步,疾进用上突力方能致用;突力要跟上后足,前手拧劲突出,又要带上跨步方能致用。后肘发力摧前肩,肩摧前手不停留,松肩松胯合住膝,合膝方能吃敌步。果能做到苦练常修必可得心应手,制敌一挥而成也。

罗疃八极招论

招,八极拳核心顶尖之技也。其风格独具,犹擅“进身靠打”、“挨身肘发”。腿法以踢跺为主,高不过裆;手法以捋挂为主,高不过眉。三盘齐上,硬开硬进也。用招时必须挤压而进,要猛打、猛甩、猛起、猛落、猛蹬,要节节贯穿,松肩松腰,分清虚实,换势要快如闪电,发势要疾箭离弦,定势要稳如泰山。练时要求做到沉肩、拔顶、平心、下气,步步有形用震脚,势势连招擤发声。声随手发,手随声落,以意行气,以气摧力,神意气力,咄咄逼人。

罗疃八极八意论

八极拳八意者,内八式也,即惊、慌、狠、毒、猛、烈、神、疾。在技击中要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中有柔,柔中存刚,极刚猛亦自然,静时有随变之势,动时有静与可定之象,意不断神亦不断,形已断而神实相连,如骏马之奔驰,马过犹留人以飞腾,形象山峰之起伏,外形虽断,望之却一脉相连。其将发也,似饥鹰之下击,单飞敛翼,如猛虎之搏,缩爪张牙。其吐也,嗔目切齿,雷霆万钧。其停也,稳重踏实,屹若泰山。不触则柔,一触则刚,遇刚则柔,遇柔则刚,柔极则刚。有横有竖,有上有下,直不离圆,猛不离环,出手如风驰电闪,迅雷不及掩耳,目不及瞬息即变,若此,乃形神一致,气态完整。

罗疃八极应敌论

一要心力二要熟,三要胆大四要逼。

五要精足镇静待,六要精力对彼映。

七要气力全身注,八要见势顺势行。

九要急快如闪电,十要发力不能停。

打招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练空如打实,打实似练空。一动一静必存应敌之心,发则金刚怒目,守备则如虎搏狮,似饥鹰捕兔,以警之势,以逼之身法,要步法灵活,拧腰松胯,你进我也进,你退我也退,手到步随,吐似放箭。

罗疃八极散手论

八极打人先发手,一旦失手即发肘,肘不离手,手不离肘。出掌如瓦垄,变拳如卷饼,掌打一线之地,拳打一穴之地,指插如剑,掌劈如斧,拳打如锤。发如钢,软如棉,上下相随紧相连,垂肩拔顶是真形,暗含奥妙在其中,八极三盘内中恒,十字用力站当中。头顶天,脚蹬砖,后手如拽虎尾,前手如推泰山,更有步法之妙,敌来顺步,我走横步而破,敌来横步,我走顺步而破。七分步法,三分手法,发招打人要六合、四稍俱齐而能发其妙也,步法之灵,变化无穷,内有奥妙,心又明,步又神,妙在其中。腿法以走踢为主,发腿不露相,露相使不上,发招如打闪,好似瞎子无有眼,艺有奥妙无穷,变化无穷,浑身是法,计极相连。手打白蛇吐信,肘打钻身而进,膀打塞肩而进,脚打插裆而进,膝打扣步而进,胯打挨靠而进,头打五行而进,身打三盘而进。三盘者,肘为上盘,胯为中盘,膝为下盘。三盘之灵打,挨膀挤靠撑扣步,硬开硬打即成功。头、身、手、肘、膀、脚、膝、胯,周身四面八方,八八六十四招,内有计、极二字,计生极,极含计,内涵奥妙多矣。

(责编:高生)

上一篇:功才比赛:武术赛法的创新 下一篇: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