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沪“户籍之争”

时间:2022-08-15 09:32:00

苏浙沪“户籍之争”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争夺成为了竞争的核心,谁掌握了人才制高点,谁就能在这一轮角逐中占得先机。此次长三角地区的户籍改革,就是为了放宽户籍政策环境,并以新的居住证政策来吸引需要的人才,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长三角户籍制度改革

2月23日,上海市政府出台《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下称《试行办法》),规定,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人口,可以转上海市户口。

此前,在2009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就曾表示,此次出台的上海户籍新政是将以往的“指标限定”转为“条件管理”,今后居住证转户口将逐步增加。而从《试行办法》上的落户条件来看,此次开放的居住证通往户籍的通道,针对的还只是一些所谓人才,涉及面还是比较局限。但对比之前上海的落户政策还是有所进步的。《试行办法》的出台也拉开了上海市第四次户籍改革的序幕。

相对于上海的居住证改革试点办法,江苏要早很多。两年前江苏的居住证改革就在无锡试水,江苏其他城市的户籍改革政策也相继出台。如在南京,只要购买6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就可以落户三人,扬州只要40平方米就可以落户,在无锡,则需要100平方米。而2008年10月份,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落户城镇工作的意见》,也为农民工在江苏的落户也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作为人口流动大省的浙江,《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也已列入该省人大一类立法项目,最快将于一季度末通过。届时,外来在浙务工人员将享有与本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各项公民权利与义务。

随着苏沪浙系列居住证新政的出台,中国新一轮的户籍改革大潮也即将到来。

沪苏浙人才争夺战全面打响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化经济发展也日趋平衡。而城市群的出现以及乡镇经济的突飞猛进也为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舞台。在就业与落户取向上,如今的人才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理性。

在这样的择业与落户背景下,仅凭原先大城市的都市魅力显然已经不能作为新时代人才落户就业的首选。如果说,曾经很多人才是为获得当地户口而奋斗的话,那么,如今当地的户籍政策已然成为吸引、留住人才的条件。新时代的人才看重的更是施展才华的舞台与保障条件,而不是那一张代表着什么的居住证或者户籍。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提升离不开人才,城市的物质供给能力与承载能力的大幅增强也为人才聚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城市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也迫切大量年轻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局面也大大增加了人才流失的概率。在这样交错复杂的局面下更需要政府的“有力之手”,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上海是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不仅承担着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重任,更肩负着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使命。完成这一目标,上海需要更多的人才。

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人才。

而作为民资最为发达的浙江,流动人口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保持着20%的速度递增。浙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人才合力实现。

竞争与合作随行,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各地城市都希望在保持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与其他城市进行分工与合作,城市发展的战略可以因地制宜,但对于人才的渴求方面,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为人才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资源与动力。

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当务之急。各项基于吸引人才的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已成必然。在新一轮的城市、区域竞争中,可以说谁拥有更多合适的人才,谁就有最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这一轮城市、区域再定位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再造,人力资源的更新与弥补,这些都为大量吸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的居住证改革政策也势必为吸引人才服务本地区的发展增加了筹码,一场人才争夺战已经在长三角地区全面打响。

上一篇:反思“水污染” 下一篇:丁丁网:一旦激进就会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