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酸盐在创面渗出液较多时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5 09:11:35

藻酸盐在创面渗出液较多时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从藻酸盐在创面护理中的研究现状出发,选取52例创面渗出液较多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藻酸盐结合多爱肤有边敷料;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结合多爱肤有边敷料。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换药次数、换药创面再出血机率等方面。通过临床对照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愈合良好、换药时出血机率低、换药次数少,藻酸盐在渗出液较多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渗出液;凡士林纱布;藻酸盐;创面愈合

渗出液较多的创面在临床上极其多见,主要有擦伤、裂伤、烫伤、压疮、放射性湿性反应、游离植皮等。传统方法是使用凡士林纱布护理,凡士林纱布是常规干性敷料,敷料表面粗糙、干燥,易摩擦创面造成损伤;创面的新生肉芽易长入敷料的网眼中,换药时易引起疼痛并损伤创面[1]。

藻酸盐是当代湿性敷料中的一种[2],具有减轻创面疼痛[3],减少出血与吸收渗液的作用,尤其能减少换药次数,患者乐于接受,个别患者可见创面有纤维样物残留,但易清除,无不良反应等特点[4]。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无损伤,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方法简单,可避免损伤肉芽组织,节省护士操作时间,同时具有作用快、治愈率高的特点,患者、护士均乐意接受[5]。我科将藻酸盐应用到创面护理中,经临床实践伤口愈合时间短、愈合效果好,在患者满意的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渗出液较多的创面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外伤导致的43例,长期卧床导致臀裂的4例,烫伤1例,Ⅰ度压疮4例。年龄19~63岁,男性36人,女性16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藻酸盐结合多爱肤有边敷料,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结合多爱肤有边敷料。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首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然后用无菌镊去除创面周围坏死黑痂,再用双氧水清除炎性分泌物,用生理盐水再次清洗创面,用无菌纱布拭干创面,用无菌剪剪出比创面稍大的藻酸盐敷料贴于创面上,要求与创面皮肤完全吻合,尤其是臀裂患者,最后剪适当大小的多爱肤敷料吻合贴于创面。如有水泡时应先消毒后在水泡最低处抽吸渗液。

对照组:清创同治疗组,然后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吻合贴于创面,最后用多爱肤敷料覆盖创面。

3 观察指标

3.1创面愈合时间:从开始护理到完全愈合的时间。以溃疡面无渗出,自体表面细胞扩张并融合成片覆盖创面为完全愈合。

3.2疼痛程度:将疼痛分为4级: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2级为中度疼痛,可以忍受,3级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分别记录患者换药前后的疼痛程度。

3.3换药次数:从开始护理到完全愈合期间换药的次数。

3.4换药时出血情况:患者在换药时的出血机率(只要有一次换药时出血就认为该患者有出血情况)。

4 临床效果(见表1)

4.1 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值为20.3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7.8天,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

4.2 疼痛程度:换药前后治疗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10例表现为疼痛0级,14例表现为1级,2例表现为2级。对照组14例表现为1级,12例表现为2级。

4.3 换药次数:治疗组换药次数为3-11次,平均换药7次,换药间隔天数2-4天,平均3天换一次药。对照组换药次数为8-16次,平均换药13次,换药间隔天数为,1-3天,平均2天换药一次。

4.4 换药时出血情况:治疗组换药时21例无出血情况,5例有少量出血情况,出血机率为19%;对照组换药时出现18例有出血,8例无出血,出血机率为69%。

5 结论

藻酸盐应用在渗出液较多的创面护理中,可以使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愈合良好、换药时出血机率低、换药次数少,患者在换药时的疼痛程度也显著降低。藻酸盐在渗出液较多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藻酸盐敷料和多爱肤都属于保湿类敷料,给创面创造了湿润环境,湿性愈合环境避免了伤口神经末梢的暴露、脱水和某些炎症性物质的刺激,去除时不会撕脱新生组织[6]。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为了使创面更好的愈合,应及时的更换污染的敷料,但多爱肤有边敷料不是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创面,所以当多爱肤有边敷料泡起时就必须立即更换敷料,无泡起时一般为两天更换敷料一次。藻酸盐适用于渗液较多的创面,但不适用于有大量渗液或有腐肉的创面。如果渗液较前增多,应立即改用爱康肤银联合多爱肤应用于创面;如果创面黑痂较难去除应采用水凝胶,除去腐肉,直至创面上用无菌镊轻刮出血为止,方可使用治疗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云,王继华,朱礼昆,何永静.藻酸盐敷料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药物与临床,2010;5:108.

[2] 赵琳,宋建星.创面修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9):1724-1726.

[3] 付小兵,进一步重视新老技术对战(创、烧)伤创面修复的作用[J].创作外科杂志,2007,9(4):293-295.

[4] O’Donoghue JM, O’Sullivan ST, Beausang ES, etal. Calciumalginate dressings promote healing of split skin graft donor sites. Acta Chir Plast. 1997, 39(2):53-55.

[5] 王清华,钟文菲,何盟.藻酸盐敷料的临床应用:与传统材料特征的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533-536.

[6] 郑云慧,朱群娥.保湿敷料与伤口愈合[J].护理与康复,2007,6(3):157-159.

上一篇:胸腔置管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 下一篇:数字印刷的“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