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上“自主探究”实效性的探究

时间:2022-08-15 07:01:31

学生课堂上“自主探究”实效性的探究

摘 要: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要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比如适当组织发问和贴近学生生活等。最后教师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课堂空间。

关键词:自主探究;时效性;知识构架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一直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大使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夯实学科基础,创造自主探究条件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迁移,自主探究新课堂内容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情况,采取课前回顾、提问或者测试的形式,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基础。若学生未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则需尽快补足。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

比如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先考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自主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1.适当组织发问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探索、发现的需求,而学生探究的需要更加强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胜心,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审视,了解哪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引导和点拨才能明白的。这样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特点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究。

比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知识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把一张纸对折一次有几层?再对折有几层?对折三次有几层?对折四次有几层……一直对折下去,有什么发现?学生两两一组合作学习,前两次提问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小,学生立马能反应过来并作答,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必须要先思考探究才能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步步的提问,其实就是带领学生体验和探究乘方这一概念的产生过程。

2.贴近学生生活

如果教师不能适当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状态,而急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那么,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则会让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缺乏情感支撑的脑力劳动容易产生疲倦感。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连,拉近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探索兴趣。

比如在进行《命题与证明》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因为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对定义、命题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学生就会坐不住,不认真听讲。为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用聊天的形式问学生:“最近新出了一款APP,大家都在用,可我不太明白它是干什么的?”知道的学生肯定会热心回答:“这个APP是……”教师在此引入定义的概念,这样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从而提起探究兴趣。

三、预留延伸空间,构建自主探究平台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各环节的引导一定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在提出问题、大胆推测、形成思路、验证结论这些环节中,教师要把简单的问题完全留给学生去独立解决,复杂的设想和推测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予以指导和点拨,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架构。

比如在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进行自主探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学生认为“离原点越近的数就越大”,也有学生认为“离原点越远的数就越大”,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和纠正学生,而应该简单地点拨数的比较规律,让学生自己思考,从而主动发现和接受正确的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创建的良好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形成长期的热情,真正喜欢并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慧.如何提高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高效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52-53.

[2]张淑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J].科学时代,2013(21).

[3]熊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探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

上一篇:打造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课堂的方法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