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课堂之美

时间:2022-08-15 06:14:02

和而不同的课堂之美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既坚持原则又不排斥不同意见,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现实中,“和而不同”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强求一致,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以达共存共荣。在教学中,面对的是文化背景、学习习惯、智力差异等等都不同的学生,应用“和而不同”之道――承认并正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得到多元评价,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不同中营造一种“和谐相处”的课堂氛围,从而让思品课堂洋溢智慧的激情,充满快乐、绽放绚丽的个性之花。

笔者以2014年宁波市思品优质课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和而不同”之道的运用。

一、导入激趣,和而不同

春晓中学的陈家晶老师以《舌尖上的中国》导入新课,她让学生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2》的一个片段,提问:看完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诱人,我好饿……

师:是啊,很多“吃货”跟同学们一样,看到这诱人的蜂蜜,食指大动,纷纷上淘宝搜索美食,淘宝网蜂蜜销量直线上升,消费者和淘宝商家都尝到了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甜头”。可是,昨儿个,我又一不小心看到了个视频,却发现这甜蜜的背后却隐藏着……大家一起来看。

【观看视频蜂蜜制假】

师:看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1:假蜂蜜太恶心了!

生2:我不敢吃蜂蜜了。

生3:造假的人太过分了,太不道德了。

师:具体说说他的什么行为让你觉得不道德?

生3:见利忘义、没有诚信……

师:确实太不道德了。

同学,你怎么看?

生4:造假者违反法律了,应该被惩罚。

师:你知道他们违反了什么法律吗?

生4:食品安全法。

生5:消费者保护法。

《舌尖上的中国》本是通过美食激发学生兴趣,又恰逢该课为上午第四节课,即将到午餐时间,更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关注。而老师设计的看了视频“你想说点什么”问题,触发了学生从直观感受、道德评价等多个角度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视频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与感悟,他们的直觉思维和思考问题角度也不尽相同,学生多角度思考,相互补充,使得老师能成功的实现“导入激趣,和而不同”。

二、思维碰撞,和而不同

《财产留给谁》一课是关于遗产继承的内容,也是学生相对熟悉并较为熟悉的内容。来自高新区信懋学校的楼吉F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初中生晓军的幸福一家,话锋一转,晓军家的不幸降临:晓军的爸爸因身体不舒服被医院诊断为癌症晚期。随着晓军父亲病情不断恶化,晓军的家人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晓军也觉得似乎有理。属于晓军爸爸所有的个人财产有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稿酬存款8000元,其家产还有六间私房、彩电、冰箱等。

提问:假如晓军爸爸去世,他的所有财产都可以继承吗?

生1:我认为图书字画、宝石古玩和私房可以被继承。

生2:稿酬存款也属于个人财产,也可以被继承。

生3:6间私房、彩电、冰箱不能被继承,因为这属于晓军父母的共有财产。

生4:私房、彩电、冰箱中属于晓军爸爸的一部分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

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已经打开,他们已经涉及到了共有财产分配的层次。教师总结了学生的回答,并指出了遗产的三个条件。而后,老师又请学生来当法官,分析谁有权继承遗产。

生5:晓军的爷爷、奶奶、姐姐晓敏、晓军的妈妈可以继承,晓军是未成年人不能继承,哥哥晓辉是领养的也不能继承,晓军的姑姑也不能。

生6:晓军的姑姑也有权继承,但是根据继承的先后顺序,她可能继承不到遗产。

生7:未成年也有遗产继承的权利,我认为晓军可以继承爸爸的遗产。

师:那么晓军领养的哥哥晓辉有没有继承权呢?

生8:领养的哥哥有继承权,他也是他们家的一份子。

学生的思维碰撞已不仅仅局限于谁有继承权,而是延伸到了继承的先后顺序,在遗产继承这一问题上,各选角度,各抒己见。

在思维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关注点与思维发散点不同,因而获得的结论往往也有所不同,在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广阔的思维空间,便能获得多种反馈,收到培养发散思维的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思维碰撞和而不同便是百花齐放的状态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巧妙地摆脱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和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本的主导思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三、情感感悟,和而不同

奉化锦屏中学的陈榴老师以复旦学生林森浩投毒案贯穿展开《法不可违》一课的教学。上课伊始,陈老师便展示了林森浩的背景资料: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提问:请你预测下他的前途?学生有的认为,林森浩将成为一名大医生;有的认为林森浩前途无可限量;还有的认为他会成功。话锋一转,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发生在2013年的投毒案,并告知林森浩已被刑拘,将此称为这是不该发生的故事。从天之骄子到沦为“阶下囚”的巨大转变,同学们对林森浩已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情感。在具体剖析了林森浩的投毒案之后,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一杯水、两条生命、两个家庭”,然后提问学生“看了视频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林森浩的行为给两个家庭带去了巨大伤害。

生2:违法害人害己,还会害了家庭。

生3:我们不能违法犯罪,违法犯罪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生4:黄洋的父母很可怜,值得同情。

生5:林森浩的行为有点匪夷所思,而他的父母很可怜。

同学们分别从情感、道德、法律等角度畅所欲言,抒发感想。老师又适时地播放了林森浩自我反思的视频,提问学生“林某的自省反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6:谁都不能违法,法不可违。

生7:如果违法,那就要付出代价。

生8:林森浩虽然学历很高,还是个医生,但他还是违法了,说明违不违法和学历高低无关。

生9:林森浩的反思已经晚了,他的同学已经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冲动做事。

老师在点评了同学的感悟后,又结合林森浩的自我反思,总结出了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虽然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预设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同学们能从多个角度获得感悟,并始终围绕着“法不可违”的核心感悟,这恰恰体现了“和而不同”的魅力。可见,思品课所承载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体验、行动、感悟;德育不仅需要统一,更需要个性。君子“和而不同”,思品课堂情感感悟更需要“和而不同”。

“和实生物,和以处众,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思品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统一更需要个性。“和而不同”的思品课堂让学生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得到智慧的生成,素养的提升,绽放绚丽的个性之花!让思品课堂在“和而不同”中绽放灵性之美!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浙江,宁波 315100)

上一篇:在走出文本中彰显智慧 下一篇:简单几步打造居家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