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睡,总在考试前发生

时间:2022-08-15 06:00:51

昏睡,总在考试前发生

来者是一对母子,母亲大约三十六七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眉目之间却流露出一股掩藏不住的忧虑和焦急;儿子约十来岁,看上去比较瘦弱,目光呆呆的,似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我请他们坐下,那位母亲迫不及待地开始讲述她儿子的情况。

她的儿子原来在一所普通学校读书,后来转到离家较远的一所私立学校,平时住校住读。刚开始,儿子每个星期都回一次家,喜欢跟父母唠叨学校里的事情。但是慢慢地好像不大愿意回家了,回来也没有什么话说,而最终促使母亲带他来咨询的原因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连续一年多来,一到期中、期末考试,他就会躺在寝室里一连昏睡好几天,不吃不喝,谁叫也叫不醒。考试一结束,他马上恢复正常,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这孩子不会是精神出了问题吧?”母亲眼睛已经有点湿润,一旁儿子仍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好像母亲说的是毫不相干的别人。

我递过一张纸巾,对她说:“我想和你的儿子单独谈谈,可以吗?”她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我将男孩带到另一个房间,耐心地询问了一些他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情况。在我的引导下,他慢慢说起一些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他生活在一个条件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对他的期望就比较高。入读私立学校后,他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父母的失望常常写在脸上。虽然并没有责骂他,可是他觉得压力更大,以至于想到回家、想到要面对他们就头疼。

“那么在学校呢?你在学校里觉得快乐吗?”我试探性地问他。

“不,一点也不!我讨厌这所学校,讨厌同学,讨厌老师,讨厌所有人……可是,妈妈就是不让我退学。”

他突然爆发出来的愤怒和绝望让我略微有点惊讶,毕竟,他还只有十来岁。但是,听完他在学校里的遭遇后,我不但理解了他,更深深地同情上了这个小男孩。

矛盾的起源在他的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40多岁很严厉的女教师,经常批评学生。在入学后不久的一次小测验中,他因为生病考得很差,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他是“怎么混进来的”。这话让他颜面尽失,备感耻辱,从此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他开始不与同学交流,一个人独来独往。他小小的心里天真地以为这样会安全些。谁知道逃避不仅没有有所好转,反而让他更加被隔绝。直到第一次昏睡发生。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因为头昏不想去考试,就躺在床上,同学、老师也没有来叫我,大概是没人记得我吧!我就那么睡了几天。之后老师、妈妈知道我生病也没多说,我就这样躲过了一次大考。那以后一到期中,期末考试,我就不由自主地昏睡不醒,每次考试一过就没事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相信你不是在装病,可是,你内心深处实际上不想参加考试。是这样吗?”

他点了点头。

“上次老师的批评给你的刺激很大,你不敢再面对自己的失败,同时你也不想看到母亲失望的表情,所以宁愿选择逃避,是吗?”

他又点了点头。

“但是你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了,这样的逃避能根本解决问题吗?”见他低头不语、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又跟他谈起如何缓解考试压力的问题。问他,“这次的考试你有信心参加吗?”

“试试看吧。”他想了想小声说。

“大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进一步鼓励他。

“我能行!”他的声音又大了一些。虽然还不够理想,但是对他来说已经不容易了。我看见他的小脸憋得通红,看得出他的感觉比进门时好多了。我叮嘱他回去后要经常对自己这样说,把想逃避的念头彻底赶走。

回到原来的房间。我与他的妈妈谈了谈。告诉她不要担心,孩子的昏睡现象不过是因为害怕考试而导致的一种生理上的逃避行为而已。只要她减少自己给孩子的压力,同时与孩子一起面对和分担考试的压力和生活中的其他烦恼,多鼓励、多支持,少要求、少责备,多与孩子沟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对考试的恐惧和逃避,孩子的“病症”就自然而然会消失。

“一定要记住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帮助孩子放下包袱,轻轻松松地参加这一次考试,不论结果如何,都要鼓励他,为他祝贺。最好与孩子的老师也能沟通一下,双方达成共识,问题就更好解决了。”送她出门时我再一次告诫。

20天后传来电话,孩子顺利地参加了考试,虽然成绩还不知道,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感觉有信心面对未来的道路了。

专家点评

考试压力是目前很多孩子都会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社会的要求、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评价和同伴的竞争往往让孩子稚嫩的心灵不堪重荷。一些孩子压力过大,又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孩子承受孝试压力时,一般会表现为焦躁不安、忧虑,担心、食欲不振、失眠以至于临场发挥不佳或怯场,甚至出现晕场的情况。有个别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还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让人不可理解的症状,比如一到考试就头痛、腹痛、腹泻、发烧等;有的到快考试了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如“不小心”烫伤、掉仿自己,还有本文中比较极端的类似癌症性的反应:一到考试就昏睡不醒。

这些行为表现虽然各不相同,原因机制也略有差别,但实质都是对考试的一种潜意识的抗拒和逃避。心理学认为,这种心理的因素会直接影响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暂时性的植物神经紊乱或丘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也有些精神分析学者认为,这些反常表现是由于孩子无意识中启动了自我防卫机制的结果,刚开始他们可能是“装病”、“装睡”或故意弄伤自己,以逃避考试或为自己考不好寻找“合理”的理由,后来就是潜意识所为了,以此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精神崩溃。

不管理论上怎样解释,这些症状都是孩子向成人发出的“压力信号”,所以家长、老师一定要引起重视,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具体到本文中的小主人公,在昏睡时可通过用氨水刺激粘膜的方法促使其苏醒(切记不能时间太长,以防鼻粘膜膜灼伤)。不过这样只是将其唤醒而已,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要想真正帮助他,除了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之外,更需要家长、老师的密切配合。

上一篇:牛群小时候的故事 下一篇:护林员孟爷爷和水獭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