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范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一抹风景

时间:2022-08-15 05:25:27

让范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一抹风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06-01

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我校全体语文教师齐聚多媒体教室,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是请语文教师们朗读课文。每个年级推荐了一名最年轻的教师朗诵课文,各位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不过,在朗读的过程中,也有些语文教师表示现在语文课上已经很少范读了。这些老师说的是真话,现在的语文课很重视朗读的指导,但是教师却很少范读,似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个性化阅读”就是一定要先听学生读,一切尊从学生的读。似乎教师一范读,就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很多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该怎么读?”“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你能将你的阅读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许多时候学生是云里雾里,到头来还是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不知道该怎么朗读。还有些教师用多媒体完全代替了范读,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教师示范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应该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抹亮丽的风景。首先,教师范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朗读的方法。教师示范朗时,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又有意识地去观察老师朗读课文时的表情及形体 动作,这就多了一个“看”的训练。这样一来,多种感觉器官协调工作,有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听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三袋麦子》,当教师指导朗读时几次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老师读。她给书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在声音上化了妆,读得深情并茂。小猪的声音憨厚可爱,小牛的声音透出朴实,小猴的声音机灵清脆。老师在朗读的同时伴之传神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形体动作,把课文中三个角色的语言和神态表达得淋漓尽致。笔者发现,学生看老师范读时,神情专注极了。他们的表情随着老师的表情变化而变化,眸子里闪着渴望学习的强烈愿望。看老师范读后,学生的朗读劲头十足,朗读特别动情,特别有味,不仅语气、语调,就连老师的表情也“仿”到家了,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全都模仿得像模像样。

其次,教师范读是让学生理解教材、体会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强烈丰富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教师的充满情感的示范朗读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当学生们在细心聆听的时候时,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课文情境之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境界。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安塞腰鼓》时,学生对于远离自身生活的安塞腰鼓这一事物缺乏直观印象,课堂上朗读时始终不能够体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示范朗读,激起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了解了黄土高原后生们的粗犷、豪迈和开放的性格,也有想要大声朗读的冲动,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和能读好的信心,纷纷举手要求朗读课文,语文课堂沉浸在了安塞腰鼓惊心动魄的氛围之中。正是这种有形知识信息和无形语言结构的不断沉淀,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使他们的语感水平由浅白简单的低层次进入文雅繁富的高层次。

当然,要想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语文教师课前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首先融之以情,尔后勤加练习,才能读出感情。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否则,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朗读非但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还有可能误人子弟。教师范读形式也要注意改革创新、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伴画面范读,配上音乐范读等等,让学生将朗读与理解、朗读与欣赏、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浅谈中学男子篮球拼抢篮板球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带孩子们在经典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