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又一个汉字火了

时间:2022-08-15 04:40:17

“亲”又一个汉字火了

要说现在什么汉字最火,我看就是那个“亲”。亲,亲们,网络上发帖子聊天什么的,很多都是这么“亲”啊“亲”地叫着。让摸不着头脑的人一头雾水,让知道的人会心一笑。全民皆“亲”,合了众人虚幻的梦想,多好的事情啊。

头一回看到人家叫“亲”,是在女儿和淘宝卖家聊天的时候。这个“亲”字和我女儿的名字相近,开始我还以为是在称呼我女儿的名呢。后来我才知道,“亲”是淘宝交易有的称呼,也称“淘宝亲”。最早的来源似乎就出自淘宝卖家对买家的称呼。

逛逛网络,会发现“亲”字是无所不在了。“亲,帮我找两首歌”“亲们,有谁去海南玩过”“亲们,我们一起约会吧”……看看,什么事都能与“亲”这个字挂在一起,成为年轻网民的日常用语。你会说这样显得亲切,我还认为有点肉麻,让人身上起鸡皮疙瘩呢。

作为淘宝的“亲”,用这个称呼是十分精明的。要不怎么说网络上能人才子多呢。一个亲字,既包含了“亲爱的朋友”的意思,又节省了聊天交易的时间,还让人产生特别亲的感觉。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地营造出亲切亲热的购物氛围,对于促进货物的销售,是大有好处的。一个“亲”字,帮卖家树立了友善诚信的形象,弄得后来买家也跟着称呼卖家为“亲”。如此亲密关系的转化建立,也许只有在网络的特定空间才能做到吧。

然而,传统意义上的“亲”字,却又是敏感的,能使用的范围也不大。它表示有血统或夫妻关系,如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还能表示因婚姻联成的关系,如亲戚,亲邻,亲朋之类;再就是表示感情好、关系密切的,如亲密,相亲,亲睦。大一统的对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冠以“亲”字来称呼,事实上与人们平常意识中的“亲”是有区别的。当“亲”和“亲们”被无节制地滥用的时候,它的基本意义无疑就被消解了。因此,可能激起对方的反感。凭什么叫我“亲”啊,我是你什么人啊?看来,“亲”还乱叫不得呢。

比如,一早来到单位,就有同事对着你叫:“亲,帮我做点事吧。”然后把一大堆报表放到你面前。你这个“亲”不气死才怪;再比如,晚上加班回到家,丈夫躺在沙发上看足球比赛,一边说:“亲,饭还没煮。我肚子饿了,快做饭吧。”你这个“亲”还不恼得一挎包扔到他身上?

遍地都是“亲”。听多了,麻木了,没那个感觉了,“亲”也就不成亲了。

(选自《燕赵晚报》2011年8月10日,有改动)

阅读感悟

在开放的当今社会,几乎什么都讲究快节奏与简便,语言文化也不例外。继“给力”一词风靡全国各地后,如今又一个汉字火了,那就是“亲”字。“亲”字原本意思明确,指代范围很小。经网络的全新包装后产生新义,“亲”渐渐活跃起来,大有全民皆“亲”之势。想想,语言有所变化是很正常的,惟其变化才有生机,才有魅力。但是它们能否真正成为人们既实用又规范的生活语言,却还需要实践与时间的检验。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用开放吸纳的态度对待“亲”字的词义泛化现象,但反对其无节制地不分场合、对象地滥用,这同样是对语言的尊重与保护。

【孙秀启/供稿】

上一篇:事理说明文 下一篇:民间文化 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