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15 04:31:3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加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在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府后,大学生把掌握职业技术作为最高追求,加之大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使得大学生们放松了对于礼仪等基本素质的提升。为了发扬和传承中国几千年来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展示现代大学生的应有形象,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制定对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影响

1.社会层面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背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崇的“诚信”和“礼仪”,诸如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弱病残让座,一些中老年人在遇到交通事故和意外自伤时对伸岀援手的好心人进行讹诈等等,这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形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虚拟社会也像现实社会一样,存在着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陋,除了号召人们重新捡回丢失的讲道德、讲礼仪的优良传统外,还要依靠加强法治来规范新媒体的运用。

2.学校层面的影响

大部分学校不设礼仪教育课程,甚至把礼仪教育作为选修课来设置。新媒体对于学校礼仪教学来说,能以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填鸭满堂灌的模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丰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所教授的礼仪教学内容可储存在学校网络平台的“云空间”里,课后学生可用电脑或手机利用学号登录,可随时再学习和温习自己感兴趣的礼仪教育相关内容。目前,大部分大学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偏少、功能上还很不完备,在教学平台中虽然使用率极高,但涉及到礼仪教育的内容极少,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3.对大学生道德礼仪素质的影响

在虚拟社会中,看似开放的纷杂信息良莠不齐,冲击着当代学子们的大脑,也容易影响他们的日常礼仪行为,进而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取向,使他们迷恋虚幻的网络世界,把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当作是生活,把当红明星的丑闻当成学习的榜样,丧失了道德和礼仪规范的判定标准,这些都需要礼仪教育来引导、纠正。

二、新媒体下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

1.办学精神模糊

国内各个大学培养大学生如同企业推销产品一样,市场上什么紧俏,大家一哄而上,工、文、理等界限越来越模糊,根本原因是办学精神空泛和缺乏远见,大部分高校校风声称“求实、创新”等,其实如同口号。再加上扩招,学生众多,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们很多也只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考试机器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功近利怎能培养出言行得体、作风务实的应用型人才?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仁”“礼”“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礼”是要求符合时代的规范,先做好人再谈做事。

2.媒体个性化未得到充分展现

新媒体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如今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它们制造了更加个人化的消费模式。但是网络媒体“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还远远无法实现,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大学礼仪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内外兼修上对大学生的道德礼仪素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经费紧张,不可能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这门选修课投入过多资金。

3.缺乏利用新媒体研究礼仪教育的人才

由于各类大学要么沿袭一贯的传统说教,要么都注重“借用”别人的现成成果,缺乏如同钱钟书、屠呦呦等多年如一日的甘于寂寞的研究型人才。工业产品出厂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召回”的方式来纠正,但大学里“生产”的大学生“产品”能“召回”吗?对于大学生出现的道德礼仪问题(诸如与他人无法沟通、自私、不注意个人道德修养等等),就算“召回”能解决吗?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礼仪教育研究不亚于大学的专业课程研究,这是培养“人”的最基础的工程。

三、新媒体时代礼仪教育面临的挑战

1.礼仪教育的新思路

礼仪的精髓是尊重他人和自重的有机统一。借助新媒体引导礼仪教育向规范实用迈进,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心理,既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普遍需求,又考虑个性化的需求。每所大学应当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确立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坚持把每一个大学生培养成有良好道德修养、懂礼仪行为的人,与专业课的设置一样,重视设置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礼仪课程,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设置专门道德礼仪教育的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净化网络等媒体的空间,纠正大学生的不良日常行为,营造校园新闻和媒体传播的一方净土,形成大学就是名副其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

2.礼仪教育的新方法

积极构建校园礼仪教育的系统工程,充分跟传统礼仪教育方式相结合,完善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校园文化网络新平台及礼仪教学系统;各院校应当把礼仪教育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来开设,而不再是当作点缀门面的选修课;利用新媒体不断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做到中西结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开始,修炼谦谦君子的儒雅风度;适时开展礼仪讲座、礼仪竞赛、礼仪交流等活动,与企业、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等共同创设适合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礼仪训练基地,增强教育的实用性。

四、新媒体时代礼仪教育解决的途径

1.加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

通过运用好新媒体平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选择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来教授礼仪知识,并将日常发现的大学生不当的礼仪行为和做法,做成Powerpoint课件或小视频,以正确的方式演示出来,便于帮助大学生直观认识讲究礼仪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掌握日常各类场合的礼仪规范,并在课后的生活场景应用中自我感受、体验,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加强礼仪教育的时效性

在日常教学中,将礼仪教育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实训项目,有的在课堂上做,有的在社会、企业中去实践。对于讲授和实训的礼仪课程可同期录制影像资料,按系列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料库,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浏览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帮助其掌握课程内容,保证学习效果。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从“理论—实践—反思总结”过程中,真正掌握各类礼仪的要点和技巧,为今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3.加强礼仪教育的实用性

学习礼仪重要的是在应用,因此,各大学需要结合不同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在普及社交礼仪、餐饮礼仪、会议礼仪等基础礼仪的基础上,侧重职场礼仪的培训。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礼仪大赛实况等,让学生感受得体礼仪所展示的风采;也可以通过设置模拟真实场景的礼仪实训,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发现礼仪问题提出正确的做法;可以运用QQ群、微信、微博等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

五、结语

在党的十倡导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礼仪教育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发掘新媒体的功用,从大学校园做起,积极推进大学的礼仪教育,为当代大学生补齐礼仪教育缺失的短板,使他们在学习掌握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作者:张华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礼仪教育对儿童社交焦虑的作用 下一篇: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