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寻痕 抚今思昔

时间:2022-08-15 03:56:50

据说,远古时代,海南岛与中原大陆原本连成一体,有如瓜架下的一个葫芦。由于地壳断裂陷落,狭长地带下沉消失,形成琼州海峡,海南岛便与大陆分离,孤悬海外,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而很多年以前,海口只是一片浅滩,坐落在海口最大的岛屿――海甸岛的“白沙门”,原系海滨一片洁白沙滩而得名,古称“白沙津”,为古渡驿站,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由宋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集散地“白沙津”到海口建埠开端的“白沙门”,商贾云集,侨民日增,日见繁盛……后来,再由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主要港口之一的“海口浦”到1926年开始成立的“海口市”,可以说白沙门的早期开发使海口的城池建设日趋完善,那片土地上刻写着海口的年轮,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兴衰历史及发展轨迹。

“先有白沙,后有海口”。是的,据史料记载,早在汉唐时期,白沙门一带已有渔民居住。到宋、元朝代,白沙、海田(海甸)已形成岛屿并建码头而升格为“海口浦”,成为重要港口。随着港口的发展,码头移到通津,在水巷口建立官渡,自此筑大路(今博爱路)通向府城。海口日趋繁荣,海边陆地不断扩大,形成了北门之外的环海路(今中山路),并于天妃庙前开路通海边,称大庙前路(今中山横路)。海口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相应的规模。

海口是南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多年来,这里一直是通往大陆的咽喉和对外交往的门户,也是海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亦是海、陆、空交通的枢纽。白沙门,原来是一片落潮后便与陆地相连的沙洲,不到一平方公里,现在它已经与海口市连成一片,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成为旅游休闲的海滨浴场。如今的白沙门,水清浪平,绿树成荫,碧海蓝天,椰树婆娑,鸥影翩飞……自然景观极为优美,是人们向往的夏季避暑及度假休闲之地,也是海口繁华都市的休闲恬静之去处。可是,有些游客们也许没想到,白沙门也是当年解放海南的渡海部队登陆点,这个地方曾爆发过悲壮的战斗,革命烈士的鲜血曾经染红那片海水和沙滩……

1950年,中国人民打响了“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战役。四野渡海兵团千帆竞发,横渡琼州海峡,大举登陆海南岛。这是中国人民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继郑成功之战以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岛屿进攻作战。在白沙门战斗中我军牺牲一百余人,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牵制了敌人,掩护了主力部队登陆。所以,白沙门也是一个革命教育基地,是海南省重要的红色旅游文化景区之一。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始,白沙门板块也开始焕发生机,到处呈现开发热。今天的海甸岛已成为人居福地。随着白沙门生态公园从蓝图变为现实,随着海口市整体规划的升温,海甸岛这颗璀璨的明珠还将释放出更大的异彩。白沙门公园总体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项目,并根据白沙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提出以“白沙寻痕”作为公园构思主题,展示海口的发展历史;还以尊重环境、保护生态为基本目标,设置了大量的防风林带和生态湿地。规划中的白沙门公园开发的基本格调为健康、生态、欢乐、和谐,并划分为“海口年轮、理想社区、儿童梦想城、城市海岸、健康乐园”五个功能区。此外,公园还体现“渡海登陆纪念”、“滨海风情”、“民俗生活”等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海口人日常生活为主。相信不久的将来,白沙门公园里的椰树下、海风中,我们可以看见人们兴致勃勃地喝老爸茶、欣赏琼剧表演等鲜活的海南民俗文化画面,这一带也将成为海口旅游、餐饮、文化、娱乐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千年港口琼州门户――海口,因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是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而得名。它“依海而建,以港而兴”,它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和地域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而涌动。海口人有海纳百川般的性格。古往今来,这个地方不知道留下多少南来北往客的脚印,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人们从这里走进了琼岛,也从这里开始融入了海南。人们住在海口,热爱海口,建设海口,无数充满着理想和激情的建设者们,曾经为这片土地建设挥洒过辛勤的汗水,倾注过无限的聪明才智,奉献了青春和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推进了城市化步伐。

时光荏苒,历史绵延;

白沙寻痕,抚今思昔……

作为海口的雏形和起源地,白沙门传承着文化的开拓,凝聚着奋斗精神。历史总是迂回曲折向前发展的,我们寻源、寻痕、寻根也就是去寻找自身特点,缅怀先人,建设有特色的海滨城市,继续谱写和谐新篇章,努力再创海口辉煌。

上一篇:交响乐里过新年 下一篇:紫藤花影里的曾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