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时间:2022-08-15 03:55:01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人才对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课时:一教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归纳法等。

教学内容:

一、课题激情导入。利用多媒体音频放古诗词《赤壁怀古》及配乐《大江东去》引入三国之中。欣赏之后,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讲以前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

二、讲述官渡之战

1.利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分析袁绍和曹操争霸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的形势图,讲战争过程,曹操自知兵少,危难时刻,天降斯人,投影展示“曹操赤脚迎许攸”图。

3.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小组看书讨论)

三、让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以此同时,幻灯展示“三顾茅庐”图,介绍刘备和孙权。(学生口述小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讲授赤壁之战。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简单介绍战争经过,分析曹军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看书、思考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自学总结能力。)

五、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阐释赤壁之战之后,曹丕、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看图指出三国的名称、位置、都城。培养学生结合地图记忆方法。)

六、活动与探究。详见课本。(思考、讨论回答其目的是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探究。在三国历史中,你学到哪些有关理念?准备如何将其运用于学习、现实生活中去?(思考、回答。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八、知识升华,延伸启迪。《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发言,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九、读书深化学习内容。号召学生去读原著《三国演义》,更深刻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调动学习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上一篇:物理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下一篇:“网络课堂”概念在中职网络课程建设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