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紫砂赏瓶

时间:2022-08-15 03:06:25

我爱文房之物,更爱紫砂制品。我喜欢紫砂器的本色,质朴而典雅,素面素心;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丽娴如佳人,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平日逛市场,特别是书市,偶尔发现自己喜爱的紫砂器,只要价格能接受,一般会将其请回我的天穹斋。

近年来,中国书店随着旧书源的减少,也做起文房用具的生意,我是中国书店的常客,这件紫砂赏瓶引起我的兴趣。然而,逛完书店还要去中国美术馆参观,参观要拍些照片,提个瓶子再给摔了,那多遗憾!

隔了些时日,再次来到灯市口中国书店,是专程奔着这尊紫砂赏瓶来的。见到它还静静地矗立在玻璃柜里,提着的心才放回了原处。让店员将其请出,其实我已经仔细看过它了,当然仍需再看,检测没有大的出入,让店员打包,交钱!先放在柜台里面,我可以踏踏实实地逛书店了。其实我还看上一件灵璧石山子,造型尚可,只是要价万元,能入我眼的石头不容易,我有双挑剔的眼睛,常常观看拍卖会预展,这类文房陈列见多了,能入我眼说明此石确有独特之处,但这价格让我无奈!罢罢罢!咱还是逛书店吧!

我逛中国书店却很少买书(除特别需要的书),逛书店是嗜好,北京人叫“爱这口儿”。一生与书结缘,家里那小地方到处都是书,再买真是叫“无法弄”了,只能是淘汰其他的书,否则不能再买!我理解鲁迅逛书店的嗜好,许广平抱着孩子在外边等着,左等不出来,右等还不出来,许广平知道鲁迅的雅好,还是耐心地等下去……这种嗜好恐怕今生难以戒掉。另一原因是“囊中羞涩”,靠工资那点体己钱,是生存钱,您都给买成了书,那怎么生活,子女后代怎么生存?这是实话。我多是看好不同的版本到旧书市场去淘,您还别说,真有几件成功的例子。书回正传,咱还是说这件紫砂赏瓶吧!

这件紫砂赏瓶年代也不甚远,猜测大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物件,也就几十年,但它算件“老东西”,算件文房陈列品。这是从“老户人家”卖书随手处理的物件,但我喜欢。最吸引我的是这尊紫砂赏瓶正面“喜鹊登梅”绘画中的喜鹊,镌刻得极细,眉眼清晰,神态和谐,羽毛栩栩如生,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它。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它就是我的“西施”。大家知道紫砂这类制品,很难在器物上精雕细琢。为了达到精雕细琢的目的,制作者采取了历史上常用的办法,将器物表面刷了层化妆土,目的无外乎是让绘画更为细腻与清晰。制作者是位有功力的绘者与镌刻者,这需要多年的实践与修养。有人不理解为何顾景舟大师作品就能拍到几千万元。那是紫砂文化背后数千年中国文化的底蕴支撑着的,加上顾老辛勤一生不懈的努力,在紫砂领域深厚的学养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赋予了他制作的紫砂壶深厚内涵。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独特的――造型的多变,手法的细腻,镌刻的神奇,诗、书、画、印意境的延伸,透着数千年茶文化底蕴,可谓博大精深!

再看那只雀儿的爪,虽然仅是那两刀,力度却是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张弛有度。不要小看这两刀,刀刀见功力,那是制作者多年的文化底蕴!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就是这个理儿。其实一件东西,只要你喜欢其中的某个部位就行了,就值得你把它请回家供奉着,欣赏它,这就是它陪你的价值。就如同看一本书,一本书别看它很厚,对你有用的可能就那一两句话。我喜欢把书越读越薄的人,欣赏读一页书撕一页书的人,那是把书读懂并将精华记在脑子里的人,这种人厉害,可以把世间的事物看透,阅透人生……

这件紫砂赏瓶除了雀儿以外,我还喜欢这曲折向上的梅花,别小看这几笔枝杈,那是功夫。它既能随着赏瓶的圆肚自然迂回并能攀折而上,又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赏瓶的表面空间。别小看这简单的几笔,笔笔见功夫。再就是那种被染成淡红、淡粉与淡绿的梅花,竟是永不褪色。我不懂这种工艺,但它带来的是永恒的美,让我对这种工艺刮目相看。为此我咨询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系的博士生导师堵江华先生,先生答复虽然看似普通却是意味深长:“刻梅花后上颜料是常用的装饰手法,颜料也是常见的陶瓷着色剂调配而成,烧制前上色,高温烧制后不会掉色。”虽然是几句简单的评述,并没有多高深的原理与工艺,我以为正是紫砂工作者年复一年地为人类创造的美,才能让我们欣赏它,赞美它,给枯燥的生活带来美的波澜、美的意境,这是我该感谢他们的。

装饰手法普通,却给我带来了美的隽永、美的享受,这不是由普通升华为高雅吗?这让我想起孔祥泽老与我说起的曹雪芹先生为残疾人制作的风筝。制作风筝的材料,是些不起眼的秫秸、竹子或是纸张,看似不值钱,但制作成风筝,它就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放到天空,那是美的延伸。

这尊紫砂赏瓶高25厘米,最大直径15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8.4厘米,整体形象类似葫芦形或是宋代的酒瓶。前面是画,后面是字,画是中国古典题材“喜鹊登梅”的图案。字是隶书“善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落款是“巳亥春月赋新刻”。赏瓶的两边有两只辅首。

这尊紫砂赏瓶背面的文字与我搜集的另一件紫砂盆背面的文字一样,但采用的书法形式有区别,赏瓶上的文字为隶书,紫砂盆上的文字为标准楷书,铭文是:“善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这两句七言是名句,道出了百花与万物靠的是“晓露”与“春风”,同时也说明世间万物之间是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这铭寓意好,镌刻得更好。大家知道在紫砂器上写字、镌刻,是极需要功力的,即使你是书法家,在纸上的感觉与写在紫砂器身上的感觉绝对不一样。隶书的书写历史要早于楷书,隶书由篆书而来;隶书大方而庄重,能将文字表现得意境深远。

从落款的时间看“巳亥”年,我查出是1959年,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原以为这件紫砂赏瓶产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只猜出它真实年龄的一半,从它表面上的包浆也可看出不仅仅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将近一甲子的时光了,60年是人生最好之年华。

我以为紫砂制作的器物高贵而典雅,雍容华贵,就这种独特的紫砂资源来讲,中国是世界第一。崇尚中国文化的日本曾处心积虑地研制或寻找一种本国能取代中国的紫砂土,竟不成。我以为我国独特的紫砂资源,绝不仅仅是用作喝茶的茶具,它的用途多了去了,您看看故宫珍藏的紫砂器就会明白。我曾建议根据紫砂的特质制作些相应的青铜仿古器,最能体现紫砂色泽与制作之功力,是紫砂资源的最佳选择。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宜兴紫砂厂曾制作过一批紫砂的青铜器,效果极好,不知为何不持续下去,起码能将紫砂的本色体现出来。紫砂绝对不限于制作茶具,让我国珍贵的紫砂资源物尽其用,我期待着……

这件朴实无华的紫砂赏瓶,令我的蜗居――天穹斋蓬荜生辉!

上一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述评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万亿市场大幕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