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世界的兵法

时间:2022-08-15 01:12:20

“失控”世界的兵法

当很多人在寻找跨界的确定性做法时,唐兆希说:跨界追求的是恰恰是不确定性。一个无法适应“失控”的管理者的跨界策略,是难以想象的。

唐兆希,网龙网络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在IT圈内被评价为跨界实践和理论“两手抓”的人物。在他的眼里,跨界是一种化学反应,也是一种主动为之的、结果不可预知的“失控”和创新。

打开无边界“魔盒”

《中外管理》:在这个言必曰跨界的时期,请讲一讲你所理解的跨界。

唐兆希:跨界有三类。

第一类,也是最早最广泛的是企业之间的品牌跨界。比如:LG和普拉达,它们跨界合作生产了高端手机。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两种原来完全不能融合的、完全不一样的产业,但是在某一类市场,某一个时机,完全可以联合推出一个很棒的产品。

第二类跨界在企业内部。我们现在的组织方式还比较工业化,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制,这样的组织协同性比较差。丰田的创新产品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就是通过打破部门边界的“大部屋”模式研发的。“大部屋”模式是这样的:我有一个设计、一种思路,我提出来了,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现在需要组织内的所有部门打破原来的部门边界和工作流程,设计、技术、工艺、采购、销售都被拉到一个“大部屋”内,共同工作、一起创新。

第三类跨界则在产业层面。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让跨界的概念发生了衍变。看看苹果,你会发现很多产业完全融合在一个企业里面,今天你已经很难清晰地定义它到底是属于什么产业中的企业。

《中外管理》:在跨界过程中企业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唐兆希:跨界融合效果好的企业,你会惊讶地发现组织的部门边界被彻底打破了,分工的边界被模糊了,产业的边界被重新定义了。

今天的跨界意味着无边界。你很难想象,哪一类知识,哪一类创新,哪一类服务,会来源于哪一个群体,不同“有边界”的人被互联网完全联结在一起了。

我经常对公司老大开玩笑:我们今天的员工并不是你在管理。你在台上讲如何要求他,其实他心里在嘀咕:雷军昨天可不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员工深受乔布斯、雷军、李开复等这些互联网英雄的影响。你说他属于哪一家公司?从这个层面来讲,他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他属于这个社会。

“社区”是“失控世界”的钥匙

《中外管理》:“无边界”会给企业带来什么?

唐兆希:互联网已经把我们的生活边界彻底地打破了,打破之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融为一个叫作“失控”的世界。失控的世界是什么?你有意想这样做,可是最后发现结果并不出自你的初衷,这个世界变得很混沌――一个蝴蝶扇扇翅膀也许就会引发一场大雨。

所以,我们的思维必须从过去的线性思维――1、2、3、4,变成非线性的思维:4、2、1、3……所以,今天你看到的许许多多创新的来源,并不是来自一个组织内或者一个产业内,而是来源于一个大的“无边界融合体”,我把它称为“创新社区”。也就是我们应该用社区的方式做创新。

创新社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知识的融合,而跨界创新就是一种不同知识的融合创新。硬件、软件、互联网,甚至是商业运营模式的彻底融合。

《中外管理》:如何去管理这样的跨界融合?

唐兆希:应该彻底把“管理”这个词忘掉,我们要记住的是“社区”。

也就说你要设法把那些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聚合在一个社区里面,去激励、催化他们,让他们充分交流、充分碰撞、充分合作。我们不要过度控制过程,也不要太在意结果,让好主意自由播种、开花、结果。

你一定要相信在失控状态下产生的东西肯定优于我们的想象。比如:苹果推出iPhone后,又推出支持软硬件自由开发的开发者社区,结果就成为全世界的人在帮苹果做创新。

现在,新的穿戴式智能设备正在出现,那就更可怕了。你可以记录每天的生活状态,把个人数据集合起来,和互联网大数据相匹配,会有一个最优的算法在背后支持你。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一个融合的世界,到时就已经不再讲跨界创新了,跨界将成为常态。

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会建立创新社区,把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聚合在一起,不同层面的聚合,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再到产业之间。

用MOOOG模式打造“创新社区”

《中外管理》:具体该怎样建立创新社区?

唐兆希:它有一个模式,我们称之为MOOOG模式,即移动(Mobile)、开放(Open)、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游戏化(Game)。

首先,今天的“移动”,不再是过去移动电话的概念,而是一个信息概念。穿戴式设备是一种“移动”,汽车是一种“移动”,电视也是一种“移动”,“移动”解决两个问题――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也就是收集信息和把信息处理后的结果输送出去。

其次是开放,开放意味着什么?是去中心化。一个组织内部的创意和决策,可能来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任何人。你可以把你的创意拿到印度,拿给一个中学生收集想法,你都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再次是O2O模式,要求我们打破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对商业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重新设计。中间涉及许多人的协作,要想得到良好的顾客体验,许多业务流程都需要再设计。

最后一个是游戏化。游戏化即娱乐化,你要把生意过程设计得很有趣,你要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充分分享。

《中外管理》:是否有在搭建这样创新社区的案例?

唐兆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一个朋友,在全国有40多家卡拉OK店,1000多名服务生,他对服务生管理很苦恼,因为他需要服务生快乐、勤奋地工作,客户一叫,最好能马上快乐地跑过去。我说很简单,戴个智能手环,这个手环多少钱?79元。戴上智能手环就可以记录员工的上班的时间、位置。我再设计一款“红包游戏”,员工谁先跑够2000米,就给谁发100元红包,第二个达到的人可能只有30元,前10名都至少可以领到5元钱。用种红包游戏,激发人们的快乐和勤奋。

通过现实信息的收集创造虚拟的游戏,这就是“社区”建设方式的一种。

《中外管理》:这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游戏社区”建构,对商业模式的跨界来说,这种社区能怎样建构?

唐兆希:比如:未来的自行车上可以有信息传感器,它能收集空气质量信息、路面颠簸程度信息等等,这样,通过每个骑自行车的人贡献的数据,就可以形成一个“移动生活网络”。哪些地方的空气质量好,你应该走哪条线路,哪些地方汽车尾气大,哪些地方颠簸,那条路最“怡情”,通过每个骑自行车的人贡献的数据,一个社区就形成了,人人都可以共享它的价值。

也就是说,捷安特不应该仅仅只是一家生产自行车的硬件企业,在跨界思维中,应成为“骑行生活方式”的提供商。

拥抱“不确定性”

《中外管理》:为了让企业具有更好的跨界能力而打造社区时,你遇到的问题有什么?

唐兆希:我给一家著名的传媒集团策划过“游戏社区”,结果负责人一再问我:游戏的结果会怎么样?我回答说:不知道会怎么样。他最后决定不做了,理由是:如果我们不明白最后会办成什么样子,会被别人笑话。

这就是他的惯性思维,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问题所在。创新社区的核心应该是“失控”,创新社区要求你多试验、保持不确定性、迅速试错。一旦推动,出来的结果不是你要去掌控的。这样做看起来成本很高,但是你最终会赢得机会,你总能走在别人的创新之前。

《中外管理》:你认为真正的跨界是什么?

唐兆希:你随便把一个杯子和什么东西结合,不是真正的跨界。真正的跨界是“重新定义产品的价值属性”或者“重新定义用户”。我一直把跨界创新叫做“再设计”,“再设计”不是简单地把两个产品结合在一起,跨界创造的心智,很多人不能创新是因为他的心智深受传统的影响。跨界最根本的是跨越思维的边界。

未来,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是“创造新顾客价值”的跨界融合创新公司。例如:苹果公司是目前从跨界出发,产生融合创新效应最大的一个企业。现在,你很难讲苹果是一家什么企业,它是一家硬件企业吗?或者它是一家软件企业?还是一个时尚企业?IOS8推出以后,它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管理公司。

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很难用一个“属性”去界定一个企业,无边界时代已经来临。

上一篇:金狮王:艺术带动陶瓷突围 下一篇:基于SSH2技术的高校考试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