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细化违法建筑处置

时间:2022-08-15 12:42:23

立法细化违法建筑处置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三改一拆”行动。上半年,全省累计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建筑面积408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66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1.6%和188.8%。但现实中,还存在少数违法建筑当事人与执法部门打“游击战”的现象。

针对违法建筑处置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法规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制止违法抢建行为

违法建筑之所以成为顽疾,很大程度上与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在发现违法建设行为之初就加以制止有关。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抢建没有规定有效的制止手段,实践中常常出现行政机关刚对在建违法建筑实施查封离开现场,当事人立即撕毁封条继续抢建的情况,待行政机关就该违法建筑的决定作出,违法建筑已经建成,此时再行强拆,当事人的财产损失较大,有可能导致对抗情绪强烈,从而对工作造成巨大阻力。因此,社会各界要求授权行政机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违法抢建行为的呼声很高。为提高执法效率,避免当事人不必要的损失,本法规依据城乡规划法、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对城镇违法建筑当事人经责令拒不停止建设的情形,规定行政机关有权采取拆除继续建设部分的措施。

规范实施没收处罚

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违法建筑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又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本法规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对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而应当拆除的城镇违法建筑,若其拆除可能对无过错利害关系人利益、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可能严重影响相邻建筑安全而不能实施拆除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没收违法建筑或者违法收入,依法处以罚款。

同时,实践中确实存在对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以没收代拆除的情形,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强烈。为规范行政机关对违法建筑实施没收处罚的裁量权,法规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违法建筑不能实施拆除的认定向社会公示,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且要求,对严重影响相邻建筑安全而不能实施拆除的情形的认定,应当“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其委托的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设计或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单位的鉴定结论作出”。

暂缓拆除“困难户”

对违法建筑,也不能一拆了之。违法建筑成因复杂,违法建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也各有不同。为使违法建筑拆除后无房居住或住房困难的当事人居者有其屋,避免因拆违造成对公民生存权利的损害,法规规定:“具有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的违法建筑当事人,其违法建筑拆除后无房居住或者住房面积低于本地住房困难标准的,应当将其纳入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范围予以保障;在未获保障或者未落实过渡措施前,对其违法建筑暂缓拆除。”

上一篇:立法推动通信计量透明准确 下一篇:地方债务“影子化”去杠杆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