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放风筝,远离颈椎病

时间:2022-08-15 12:33:15

经常放风筝,远离颈椎病

经常放风筝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医院和疗养院,用“放风筝疗法”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患者发现,在抑郁症、焦虑症等症状改善的同时,颈椎病的症状也缓解了。这可谓“歪打正着”。

放风筝,有益于预防或延缓椎骨和韧带的退化

脊柱外科认为,颈椎是有代偿能力的,当退行性变影响了功能,代偿就会发生作用,包括微血管再生和韧带增厚等。要想延缓椎体和韧带的老化,充分发挥其代偿功能,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要想颈椎好,活动不可少”。而放风筝,正是一项既能够防治颈椎病又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活动。千百年来,人们列于放风筝的兴趣久盛不衰,其所具有的养生保健作用是重要原因。

放风筝时,人要仰首举目,挺胸抬头,左顾右盼,仰俯有度。经常放风筝,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可以说放风筝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防治颈柞病的一个“秘方”。

放风筝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放风筝时有跑有停,有进有退,躯干、四肢动作协调、连贯、自然,几乎伞身的骨骼和肌肉都要参与活动。经常放风筝的人,手脚灵活,思维敏捷。

在宽敞开阔的场地放风筝,这是最好的空气浴;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也是最好的日光浴。放风筝时人的呼吸或急或缓,心率快慢有度,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延缓器官老化。经常放风筝,可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能防治颈椎病,其他一些老年胜疾病也会由此大为减少。

放风筝还可提高人的文化品位。每个风筝都可以看作是―件艺术品。久放风筝,可使人身心双受益。近年来,人们对放风筝的兴趣有增长趋势。

中老年人放风筝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放风筝时要做好准备活动、选择开阔场地、避免突然回头。春暖花开,大地生机盎然,许多人去广场或郊外放风筝。放风筝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很青睐,但经常有一些老年人由于放风筝不当导致颈性眩晕而发生危险。家住沙河的何大爷,今年76岁,他近日和同伴一,起去南湖游玩。何大爷玩起了放风筝,可没想到,他刚放了半小时后就突然觉得眩晕、站立不稳,倒在地上。据广州友好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伍清风提醒说,老年朋友放风筝要悠着点,注意做足准备运动、避免猛然转头和选择平坦场地。

准备活动:颈部活动5~10分钟。放风筝时,头颈需要较长时间后仰,如果在放风筝前颈部没有完全活动开,长时间的后仰会加重大多数老人本来存在的椎动脉受压、痉挛等情况,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颈胜眩晕,进而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症状,极易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要做5~10分钟的颈部准备活动:眼睛应以平视为主,头颈平仰交替,注意活动幅度应慢慢加大,不宜一开始就大幅度地活动颈部。

动作要求:要避免猛然转头。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颈椎病患者来说,放风筝时应保持头颈部相对稳定。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转头,颈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用力不宜过猛,不宜做旋转头颈的动作、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每隔30~40分钟就要轻轻低头活动活动颈部,然后再坐下休息5~10分钟,以放松颈部,缓解颈部疲劳,防止椎动脉受压导致眩晕、站立不稳等。

安全保障:要选择平坦的场地。老年人本身腿脚不够灵活,放风筝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天上,容易出现摔倒或被绊倒的情况。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地面的状况,尽量选择平坦、没有障碍物的场地。

建议老人放风筝时最好还有两三个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风筝时有人帮忙观察地面情况,以保证安全。

上一篇:美国为啥叫停“鱼疗” 下一篇:警惕重病的早期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