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8-15 12:13:39

浅谈高校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创新能力。本文先对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如何加强高校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Abstract: The social demand for management talent is increasing, and students must have a certain capacity for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the school class, and the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the college management class.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管理类学生就业后要想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

1. 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

1.1创新的概念

从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研究出发,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ostph曾将经济发展理解为一种变化,他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定义为创新,并认为,创新构成了经济系统发展的根本性内在驱动力。认为经济的变革,诸如成本的降低,经济均衡的打破,残酷的竞争,以及经济周期本身,都应主要归功于创新。可以说,创新意味着突破性的变化,它对存在的东西进行的是质的改变,而不仅仅是量上的变动,因而是一个“破旧”的过程,包括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等。可见,创新——即指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它是继承的目的和发展,是质变,在社会大转折时期,还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1.2管理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管理永远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步发展、变化的。从最初的管理实践到“管理之父”——泰罗的古典管理理论,再到现代管理原理的研究,管理一直是一个扬弃过程,一个创新过程。

从机器大生产到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再进入到今天的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细密、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生产环节的相互依赖性亦越来越强,经济全球化发展已成定势,向知识经济迈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一资源是最昂贵的资源,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人力资源的竞争将更激烈。我们知道,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一方面,管理的对象是各种组织资源与各种实现组织功能目标的职能活动;另一方面,强调了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有的资源与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然而,较快的流动意愿又与此相悖,要做好这一资源的开发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更科学化、更具个性化的管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1.3管理创新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应着眼于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有适度的经济发展,又要消除贫困;既能控制人口增长,又能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既能延长资源供给年限,又不断开辟新的资源;提高人类的生态道德水平,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推进科技进步和对危害的有效控制,这些都须依赖管理创新才能做到。

1.4管理创新是现代中国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迫切需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来说,是坚持对外开放的结果,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现有的政策、环境、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原本分离的国际、国内市场,将逐步走向统一;越来越多的不可素,将频繁出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们如何应对WTO推行“走出去”战略,加速管理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我们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使现代管理与中国国情结合,缩短我国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过渡,管理的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2.如何加强高校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

2.1利用校内资源,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氛围

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外,还要重视环境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它更是一种环境“熏陶”出来的。尤其在高校实行学分学年制,课程课时压缩后,优化学生课外时间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掘校园教育资源,注重第二课堂,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创新氛围,强化校园文化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首先,要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图书馆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图书馆是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被誉为大学的命脉,知识的源泉。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是继传性的知识,图书馆则是学生吸收消化、探索创新、发现新知识的大课堂。图书馆拥有浩瀚如海的文献资料,有安静肃穆的科研氛围,有清新、整洁的读书环境、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教育资源。另外,信息资源的获取对于管理学类学生的创新活动尤其重要,随着网络环境的建立,现代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加丰富,电子信息如学术期刊网、数字图书馆、论文数据库等可直接获取中外信息,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知识窗口。另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检索文献,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管理学类要开的一门《文献检索》就是在图书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其次,要注重实验室的利用。在理科、工科大学中,实验室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管理学类的教学科研也要注重实验室的利用,如充分利用为管理科学、经济学、金融学教学科研服务的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对培养管理学类创新人才有重要作用,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的孵化或者孕育必须经过模拟实验室研究和检验与完善。

再次,配套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如大学生科技管理创新基金,组织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管理类科研项目或由学生自己提出创新研究课题,学校给予立项和经费支持。又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管理论坛等,构建学术创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2内外结合,提供保障,在管理实践中,锻造创新人才

管理学类学生就业后,多数要担任部分基层管理工作,个别同学还会尝试自主创业,成为各种层次的管理者。他们在校时已经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但是要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原理、理论,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新环境中有效开展管理工作,需要在校时就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培养出一定的实践管理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的适应能力。

管理实践有着多样的形式和广泛的领域,如:班级学生管理、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党团活动组织等等都是管理实践,都为学生在实际中运用体会管理知识,培养管理素质和创新意识提供了优越环境。但是,校内的管理实践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内外结合,提供保障,抓住大学生社会实践,将学生的管理实践社会化,把学生推向社会,在社会的大环境、大浪潮中锻造创新人才。

在管理实践的时间安排上,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块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系统性的实践。平时要抓住课余的零散时间,丰富充实在校生活,即时实践。在实践形式上可以参加企事业单位的挂职锻炼、企业的市场调研、市场营销、促销活动等,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在管理实践的组织上,学院应主动走出校园,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展商界与学院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相关管理实践咨询机构,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聘请有关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参加指导、协调,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将管理实践经常化,长期化。

3.小结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关键在于创新,在于根据我国国情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人才。因此,管理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大俊.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周文英.论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3]乔闪.奥尔堡大学面向项目的高等教育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研究 下一篇:浅析建筑项目前期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