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初探

时间:2022-08-15 12:02:13

中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过程,探讨了这一制度的积极、消极效应,重点分析了教师资格证书、认证机构、认证标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我国高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能够逐渐得到完善和健全。

关键词: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积极效应;消极效应

一、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

自198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以确保教师质量。1983年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中就开始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合格证。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文件中明确提出教师合格证书的制度。2002年开始,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工作已正常化。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已经经历了32年的发展。

二、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效应评价

1.

积极效应

第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教师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是当前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使我国教师教育走向规范化,也是与国际接轨、开放和不断提高师资质量的保证。

第二,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建设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的主题。教师资格证书成了聘任或应聘教师职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和合法依据。

第三,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从而使得“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观念成为社会常态,因此,建立不同的各级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将是另一个时代教育主题。

2.

消极效应

(1)教师资格证书问题。第一,教师资格证书种类和级别。笔者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发现,我国所有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七大类。涉及教师资格证书的级别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在高校,由于其专业复杂多样性,可以考虑按照教授学科将高校教师资格作更具体的划分。第二,时效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师资格没有明确的有效时限,资格一旦取得,终身有效。这难免会使部分教师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之后滋生得过且过的心态,不思进取,这样的教师质量如何提高国民质量,国家实力又何从提高?第三,适用范围及通融问题。关于教师资格的通融有两种情形:①各级教师资格向下通融的原则;②高中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专业教师资格相互通融。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申请教师资格的学科要求,也未规定不同学科之间是否可以通融,以及何种程度的相互通融,不同城市、地域,相同种类、级别资格证书是否可以通融等问题,这必定不利于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间的合理良性流动,也不适应教育发展。

(2)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资格认证机构主要是政府机构组织、教育行政机关。新形势下,以政府为主体的认证工作暴露出很多问题,政府权威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容易滋生教育腐败等,这些都令教育者们深感悲哀,却也暂时无力改变这个不公的教育现象。

(3)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问题。我国教师认证有两种方式,即学历认证和资格认证。尤其是高校教师种类繁多,专业性强,对认证标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当下我国高校教师资格认证只有国家认证标准一种,这不可避免会因标准过于粗略和概括而无法真正反映教师间的差异。

三、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教师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我国应根据现实条件,打破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级别和种类单一、资格终身有效等弊病,进一步细化证书适用范围和通融问题;建立多元素认证机构,逐步脱离政府行政部门的绝对控制,创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标准、动态化的认证体系。

上一篇:浅谈EA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下一篇:比索洛尔合贝那普利治疗COPD合并心力衰竭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