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类型及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14 11:59:51

浙教版《科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类型及教学策略

浙教版《科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教材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材的主体内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科学文化,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将其忽略;有的教师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未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降低了阅读材料的价值。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的尝试,谈浙教版《科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类型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阅读材料的类型

翻开七至九年级科学教科书,大量的阅读材料映入眼帘。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共有89个短篇,按其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科学史类――古代中国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等,介绍科学家的相关事迹及重要贡献;深化知识类――介绍一些能拓展视野且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生产、生活中实用技术应用――介绍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或生态效应等;重大科学事件的介绍――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环保知识――介绍当前环境与资源现状。

二、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

1.利用教学材料,创设教学情境

阅读材料中有些材料是紧扣教材,为新学知识起铺垫作用的,能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利用这些材料导入新课,能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情感去体验,为学生将新学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搭建桥梁。如教学七下“机械运动”时,可用“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引入,让学生带着疑惑和悬念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引入到新课中。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启发思考

近几年来,初中科学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科学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得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得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科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科学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阅读材料中有相当部分是对某些设备的介绍,而这些设备涉及的科学知识往往较多,技术也较复杂,影响了学生的有效阅读。教学时应对内容进行取舍,选择出学生已经具备或能够接受的知识及相关技术进行分析。

如“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这一阅读材料,受自身的认知所限,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较难明白材料中所表达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可以以问题形式,多角度启迪,帮助学生领悟。问题1:冷凝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冷凝剂的物态是如何变化的?问题2:为什么电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比外界温度低,而冷凝器的温度比外界的高?问题3:为什么冷凝器做成多次弯曲的曲管而不是直管呢?问题4:你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会对冷凝剂的材料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前三个问题主要涉及知识和技术,学生能够感知“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而问题4涉及社会需求的动力作用:社会需要一种“对环境危害小”的冰箱,所以促使了许多绿色冰箱的大量研发和生产,从而帮助学生领悟“社会需求对技术发展的动力作用”。

这种对材料有选择的分析,结合多角度的启迪,使学生对材料中所蕴藏的科学知识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对其中所蕴藏的技术也能有较感性的认识,从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会。

3.编制新情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

新情境习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新情境习题的基本特征是:取材新,起点高,落点低。上述Ⅱ类阅读材料是课内知识的拓展,以这些材料编制习题,可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如针对“车速不同时的停车距离”可编制这样的信息题: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下。司机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所前进的距离叫做反应距离。反应距离的长短既与车速有关,又与人的反应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来说,人的年龄越大,越是疲倦,或饮酒后,反应时间就会变得越长。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做制动距离。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7\&8\&15\&50\&9\&13\&22\&60\&11\&20\&31\&80\&15\&34\&49\&100\&19\&54\&73\&]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_;(2)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摩擦,汽车制动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3)为了安全行车,请你对司机朋友提三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加以引导,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使情境成为问题的“策源地”和“催化剂”,使问题成为思维的路标。

总之,在教学中要科学地“阅读”阅读材料,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起到“育德”“激励”“增能”等作用。

上一篇:谈高中数学学案的编写原则 下一篇:影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