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起心灵与生活的和铉

时间:2022-08-14 11:44:24

弹奏起心灵与生活的和铉

如果有人问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改前后习作教学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就是课改中习作教学我常常会被感动包容着。细细回味每一次感动,我发现那是生命的咏叹;是对真善美的追求;那是波涛澎湃中的豪迈与激情;是闲情逸致里的温馨与静怡;是喜时的快乐;是悲中的力量……当我用心拾起每一次次感动,把他们穿成一串时,我惊喜于这是一串闪动着灵光的珍珠,它串起一段段如诗画般的经历,折射出童话般五彩斑斓的生活。

一、兴趣 引领步入写作殿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在三年级作文教学起步阶段。我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上下功夫,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猜谜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上课伊始,我出示三则动物谜语,学生猜出谜底后。我话锋一转,其实,除了动物谜语外,还有人物谜语也很有趣。你们还想猜猜人物谜语吗?老师今天专门创作了一则人物谜语。这个谜底就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和观察,看谁有一双慧眼,还要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发现的。学生根据人物的身材、长相、表情、穿戴、还有爱好等特点,一下子猜出了是谁。可见抓住这几个方面来写人就把人给写活了,同学们最了解的人是自己,试着介绍一下自己,抓住外貌、兴趣爱好、优点、缺点,也适当写一写,如果让老师同学们一看就猜出来是你,说明你写得特别成功,大家快动笔吧!

兴趣来源于题材。跨越时空,遨游在神奇世界里的想象同样也会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不完,盛不下的奇思妙想,给孩子一个话题,孩子们的思绪就会向外扩展。“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以活跃灵动的想象,创造出五光十色异想天开的虚拟空间。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六”就提供了这样的话题。我引领学生理解习作提示基础上,大量阅读科幻故事,卡通漫画,童话传说。组织开故事会,口语交际后,生活中种种材料储备被激活、链接、组合与创造,学生们用熟悉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象成果,此时的习作已不是一种外在强加的负担,而是契合心灵满足需要的自动生成。

二、生活 习作取材的不竭源泉

叶圣陶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但三年级的学生活动范围小,观察能力不强,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不知道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我创设情境,在学生表达欲望上下功夫,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上课伊始,用手帕谜语引出话题。接着让学生拿出手帕,说一说形状、底色、图案。为了使学生言之有序,我给出“我有一块_____的手帕,它的底是_____,上面画着_____”的总分句进行练说,在充分练说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手帕的用途。并用“当_____时,它帮我_____......”的排比句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有一定条理我又设置场景,以演助说。“手帕帮了我们这么多忙,它又脏又累,这节课我们也来帮帮它。板书《洗手帕》。”让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我随时出示表示动作的词:端来、放进、浸湿、擦上揉搓、倒掉、打来、漂洗、抖动、照照、晾晒。然后请这位同学连贯演示,其它同学用“先_____,再_____,然后_____,接着_____,最后_____”的句式把洗手帕的经过详细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边演边叙述。此时学生表达情绪浓,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表达学会洗手帕的心情,加上开头和结尾,把说过的话扩为一篇小短文。这样层层引导,拾级而上,从几句话到说一段话,在巧妙的过度到人物,妈妈正在干什么?小明看见了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要求把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说详细。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触景生情,尽情表达。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畅所欲言,把所见、所闻、所想、所作倾于笔端,写出了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的文章。

三、综合 赋予习作全新的视角

综合性是当今课程发展的一大特征,教材的习作部分已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体现在与单元教学内容相关连的八个单元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学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随课文教学设置了一次练笔。这些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孩子们被小村庄的悲惨结局而震撼了。于是我让学生们“留心周围的环境”写一篇关于反映林区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在班级展开讨论如何让森林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学生们纷纷发言谴责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有一名女生说服奶奶别上山捡柴禾,给奶奶讲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样下去,不久的将来这个悲剧在我们大兴安岭也会上演,她高声呼吁警醒吧人们!她动情的哭了。最后学生们表示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学生们的想象力和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是我所未料到的,我真心为他们喝彩,深深的被他们感染,和他们一同沉浸在如何保护这天然的绿色屏障而献出自己力量的氛围中。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感受;是多么珍贵的经历;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啊!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环保作文就这样生成了。

四、模仿 习作创新的起步

一提到“模仿”就联想到它是“创新”的天敌,把“模仿”与“创新”对立起来。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创新是人类认识的新发展。小学生“创新”从本质上看属于“个体首创”类的创新范畴。不仅小学生爱模仿,就连大学生以及成人在学习新东西时也离不开模仿。模仿是学生习作初期最常用的方式。叶圣陶说:“教材是精彩的习作例文。”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那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和物产跟大兴安岭相似,身为大兴安岭的孩子们,当然就有歌颂家乡的欲望。《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就联想到,家乡的蓝莓、稠李子、山丁子等野果。让学生模仿去写,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并充分想象,逐步走向“创新”的境界。可见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也是“模仿-—掌握——熟练——创新”的过程,遵循这个规律,学生的习作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曾几何时,小学习作一直固守着“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四大板块,把学生远远地隔离在充满动感的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之外。当我们努力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习作素材”时,我们发现能从有限的时空体会到无限的意蕴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期待着——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孩子们,什么是作文?孩子们会深情地说:那是阳光、雨露、苦涩、甜蜜、神奇……那是一种美,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之美,是一个童话王国。

上一篇: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激发初中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