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成的《北爱》不是奋斗,是选择

时间:2022-08-14 10:24:33

DP:你提倡“自由”,你觉得娱乐圈“自由”么?

陈思成:各行各业都是一个“圈”,你没必要先给娱乐圈定义一个“不自由”的定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自由的事情。娱乐圈也是一样,不愿意因为片酬去接演自己不喜欢的片子。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拍自己想拍的片,只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实自己有能力,时机成熟,这都是可以自由决定的。

自编自导自演《北京爱情故事》,对你来说算是自由吗?

感谢投资方的支持,《北京爱情故事》是一个好的开始,让我享受到了自由。

自编自导自演,这期间有没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会有身体透支的时候,遇到困惑的时候。本子在创作的期间就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需要反复修改。因为要压缩拍摄时间,我们另开了一个B组。懂电视拍摄的人估计都能看出,有些戏份跟同类剧其他大部分的拍摄手法可能不太一致。演员的部分还好,因为要兼顾导戏,很多问题都是出在体力上的,比如我的妆容看起来是比较浮肿的。

没有想过《北爱》为什么这么火?除了剧情上与观众产生共鸣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首先,我得不谦虚的说,我相信这部剧会引起年轻人的讨论,我对它很有信心。话题性、演员的优秀表现、主创的真诚,还有播出期恰逢过年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了大家对《北爱》的关注。

你说沈冰在80年代满大街都是,很多人却不认同,是因为沈冰真的太脱离现实、塑造得太美好了吗?你认为大家对爱情的追求,又是什么?

大家能在《北爱》里找到感情上的共鸣,说明大家对真爱还是有渴望和憧憬的。我认为爱情很稀罕,只有当你碰到了,你才会懂得什么是爱情。就是在那一瞬间,你可以为对方舍生忘死。用戏里的台词来说就是“没有根源的病才最难治”,真正的爱情也是这样,你都不知是从何而来的。

《北爱》给了大家一个很开放的结局。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结局呢?

结局的表达方式我早就定下了。《北爱》的第40集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你想让沈冰醒过来,她就能醒过来;你想让吴狄和伍媚在一起,他俩就能在一起,这个观众自己定。我不认为《北爱》的结局是悲剧的。观众有时候太过于强调要有一个结局,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时间的流逝。所有人都定格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地流逝了。很多人想让沈冰醒过来,但她其实醒过来还会睡过去,睡过去也会醒来。所以我想说,不论好的坏的,都要享受幸福,把握当下,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北爱》的结局。

《北爱》开播以来,成为了2012年开年最火的电视剧集,很多观众拿它和曾经红火一时的电视剧《奋斗》比较。对此你的看法是?

谈不上孰优孰劣,只能说各有特点,有多少个观众就有多少个《北爱》。我希望能给观众更多感悟上的东西,北京是中国最有代表的一个城市,每一个大城市里面都藏有很多有梦想的人,只有他们才可以看到《北爱》里面人物的影子。这部戏要说的不只是爱情,爱情只是一个突破口,是表达传统价值观的一个表现。在我们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爱情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人被拷问,为什么爱情越来越不值得相信,爱情为什么越来越没安全感。

《北爱》不只是故事,里面有很多事情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并非虚构。爱情只是要表现的一部分,而这部戏有很多关于人生、价值观的东西在里面。《北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你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角色产生共鸣。

有人评价《北爱》是“一首关于青春的挽歌”,你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北爱》表现年轻人的东西比较多。我给它的定位是一个青春的墓志铭,包括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曾经有过这样经历,我记录下来,把曾经的奋斗、愉悦、坚持、痛苦以及最重要的爱情,所有都浓缩在这部戏里,是一种心态,一种成长的经历。很多大城市的青年人,尤其从异乡漂泊到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都会感同身受,让《北爱》成为一个纪念,当我们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能再想起这个电视剧,想起青春的岁月。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北京,有很多“北漂”一族,其实在每座城市里,都有着自己的爱情故事、事业和生活。选择是我们经常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每个人都会遇到,令自己纠结挣扎。我想,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内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上一篇:都是小巧惹的祸Samsung Series3 350U笔记本电... 下一篇:ASUS RT-N56U无线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