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白领焦虑什么?为何焦虑?

时间:2022-08-14 09:36:11

城市白领焦虑什么?为何焦虑?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3年9月9日至9月24日,共14天

调查样本:3927人(随机问卷2079人;网友1848人)

调查方式:在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推出网络调查问卷;人民论坛编辑部、人民论坛理论调研基地

随机发放书面问卷(发出2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79份)

数据处理:随机问卷调查与网友各占权重50%

调查结果

住房、工作、养老、子女教育以及社会交往障碍是困扰白领的五大焦虑

近七成的白领认为“一辈子也买不起房”

五成的受调查者打算“退休后回家乡养老”,八成以上的人最担心“父母生病”

住房、工作、养老、子女教育以及社会交往障碍是困扰白领的五大焦虑

人民论坛2013年3月下的特别策划“全民焦虑症问诊”刊发后,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生活在大中城市的白领群体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阶层,他们的群体生态受到更多关注。

“年轻、不甘寂寞,在鳞次栉比的水泥楼群间,追逐金钱、爱情和流行……”庸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他笔下的白领生活。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白领”概念,他认为白领应该是依附于庞大机构、从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依靠知识和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薪;维持体面,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国内社会心理学学者管健认为,在我国,白领表征着这样一部分群体: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这样一个看似光鲜的群体会焦虑吗?他们焦虑什么?为何焦虑?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24日发起“城市白领:什么让你焦虑”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综合统计数据发现:住房(82.34%)、工作(80.96%)、养老(包括个人及父母养老,79.11%)、子女教育(79.04%)以及社会交往障碍(72.69%)是困扰白领的五大焦虑。

生存性焦虑最让白领烦心

焦虑一:房子,心中永远的痛

当被问到“如果没有外援的话,根据您所在城市的住房价格,您认为大概多少年才能住上自己购买的房子”时,21.25%的受调查者认为“十年以内”,但同时也有将近70%的人觉得“一辈子也买不起”。

以往判断社会分层的因素主要有收入、职业和声望等,但随着房价的飙升,住房已经取代了原有要素,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贫困的重要指标。尤其在中国,如果在“住房资源”上处于弱势,很有可能意味着在社会的其他方面均处于弱势,最终走向“恶性循环”的贫困之路。调查中,很多受访者延迟结婚和生育年龄,以此来减缓住房贫困的影响。即使买得起房子的白领,也存在高负债及啃老的客观现实,每月的固定开销中房贷占了绝对比例,加上其他必需支出,他们是生活负担最重的阶层,而且不敢出现任何意外状况,否则就有滑向生活窘迫的危险。

焦虑二:职场,夹心中的困顿

在“您认为白领当前工作中最焦虑的问题有哪些”的调查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缺乏事业成就感”(37.21%),“升职前景竞争激烈,晋升无望”(22.05%),“想跳槽找个收入更高的工作”(17.16%),“想自己创业,但生计问题有后顾之忧”(11.53%)。

事业是白领们在城市中立足的根本,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几乎成了白领们一种自发的选择。有人曾用“三高和三中”来形容白领群体,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中层、中产和中坚分子。在这样的群体中,竞争自然激烈甚至残酷。面对职位的供给不足和每年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后起竞争,除了继续拼命工作之外,似乎没有其它更好的途径。

焦虑三:养老,不敢想的未来

在被问到“对于个人养老,您是怎样考虑的”时,将近五成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准备退休后回家乡养老”(49.14%),也有三成的受调查者“暂时没考虑过”(27.5%)。而在关于父母养老问题上,82.16%的受调查者认为“老人千万不能生病,否则真不好办”,24.33%的人选择了“很想接父母一起来住,但住房问题难以解决”,还有68.75%的人认为“感觉无力赡养,自己都在艰难度日”。

调查结果表明,白领群体对个人和父母的养老问题大多处于不敢深想的阶段。有专家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最缺的不是物质丰富,也不是精神追求,而是社会保障。中国养老保险覆盖率尚未达到国际标准,拥有失业保险的人数则更少。

“子女教育”和“社会交往障碍”同样困扰白领

“生活中除了住房、医疗外,您觉得还有哪些问题让您压力比较大?”排在第一位的是“子女教育问题”(81.25%),第二位的是“社会交往障碍”(75.47%),“异乡的漂泊感”排名第三(66.99%),“婚姻家庭的关系不好处理”排名最四(60.25%),排名最后的是“爱情不过是个传说”(58.04%)。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既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又要求孩子出人头地,二者的悖论将白领阶层推进双趋性冲突的漩涡中。近乎疯狂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成为价值选择,大家都怕在社会阶层流动中掉队;而“社会交往障碍”也是白领们精神漂泊的最直接体现。在通常的观念中,白领似乎天然具有较佳的社会融合度,能够很好地参与城市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新生代白领的社会融入程度其实并不理想,不少人都不认同自己是所在城市的一员,“漂泊感”和“在他乡”的情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白领焦虑如何酿成?

“除了社会因素外,您觉得以下哪些个人因素可能使自己焦虑不安?”调查结果排名依次为“知识储备、个人能力没有及时提升”(75.74%), “欲望过高,不切实际”(66.02%), “抗压能力太弱”(57.11%),“学校知识与社会脱节,导致适应社会的能力欠缺”(55.78%),“性格过于敏感和自卑”(45.35%)。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一代人,或许总要比前辈和后辈付出更多的代价。中国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整个大环境的好转要依赖于社会结构和体制的调整,这无疑是一条漫长的路。但在指责社会和历史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事者个人的主观选择、生活态度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对自身追求的无限扩张,很容易带来徒劳的、无休止的攀登;对物质生活的盲目攀比,很容易让人浮躁而迷茫。白领群体的焦虑,或许正是全中国的焦虑。如何安抚在都市漂泊着的年轻的心,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刘赫)

责编/徐艳红 美编/石玉

上一篇:汉字魅力的历史与现实 下一篇:自行舒散6大孕期烦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