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时间:2022-08-14 07:56:47

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的分析与探讨。方法 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从该院所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恩替卡韦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086-02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脏受损是乙肝肝硬化引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应该将重点放到抗病毒治疗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这是控制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措施。恩替卡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等疾病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该文以该院近几年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别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对比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从该院所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均取得患者同意。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36~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6.2)岁,患病时间在8~21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为(14.5±4.4)年。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3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5.9)岁,患病时间在7~22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为(14.1±4.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饮食控制措施,通过正确的饮食指导来降低患者摄取的糖分。给予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根据病情予以胰岛素降低血糖及复方甘草酸苷、思美泰、水飞蓟宾等保肝退黄治疗,合并腹水者予以适当利尿处理,治疗时间4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每日1次,每次的药物剂量为0.5 mg,坚持48周。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如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2],以此作为疗效判定的依据。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象等指标,以此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予以相应救治。

1.3 疗效判定标准

若经过治疗后,发现患者肝功能恢复、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则治疗效果评判为显效;若经过治疗后,发现患者肝功能恢复、血糖情况基本稳定,则治疗效果评判为有效。若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有所加重,则治疗效果评判为无效。最终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治疗有效率与治疗一般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该文使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相关检验,当P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经过4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中,2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o效,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1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有效率为7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肝功能指标变化

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ALT、AST、ALB、TBIL指标分别为(130.9±41.2)U/L、(131.3±47.8)U/L、(29.8±3.4)g/L、(90.4±23.7)μmol/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ALB、TBIL指标分别为(35.9±12.3)U/L、(35.9±11.3)U/L、(32.7±5.1)g/L、(29.6±6.4)μmol/L。

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患者ALT、AST、ALB、TBIL指标分别为(135.8±35.6)U/L、(131.9±44.2)U/L、(30.1±3.7)g/L、(89.6±25.2)μmol/L,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AST、ALB、TBIL指标分别为(49.8±18.5)U/L、(52.5±12.3)U/L、(33.9±6.6)g/L、(47.5±9.1)μmol/L。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血糖指标变化

在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3.7±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3±1.7)%,治疗后为,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8.2±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3±0.5)%。在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3.9±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5±1.4)%,治疗后为,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1.3±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8±0.6)%。因此,观察组的血糖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HBV DNA转阴率对比

治疗结束后,检测HBV DNA结果为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一般认为该病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胰岛素抵抗。患乙肝肝硬化后,患者的肝脏脂肪变和炎症诱发肝脏胰岛素抵抗,肝糖异生增加而糖原合成减少,同时胰岛素受体后缺陷伴糖元合成障碍,摄取利用血糖减少,导致血糖升高,这是引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原因。②肝功能下降、血糖指标失常。胰岛素的分泌增多,肝功能减退和门体分流使肝脏胰岛素吸取和清除减少导致高胰岛素血症。③乙肝病毒及复合物损害肝脏细胞和患者的胰腺细胞,导致病情发展速度加快,肝功能进一步下降。④患者日常的饮食结构不科学,糖分、脂肪摄入量过高,钾、锌等微量元素摄入量不足,或者服用其它激素类药物后,导致肝功能受损,从而引发肝源性糖尿病。

除了服用药物,在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合理安排饮食,大多数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较长,肝细胞长期受损,糖代谢存在严重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察觉自己的病情状况,大多是在肝病治疗中得知的。因此,应该在严格控制平时饮食,维持合理的食物结构,减少糖分、脂肪的摄入量,达到减肥的目的。再者,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首选的食物应该是豆制品,这种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同时不含胆固醇[4],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选择肉类食物时,可以尽量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如鱼肉、牛肉和兔肉等。此外,粗粮、新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物。

恩替卡韦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5],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目前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恩替卡韦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适用于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次研究中,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ALT、AST、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及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明显,病毒应答率高,和只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对照组相比优越性显著。综上所述,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施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肝功能、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病毒应答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6]。

[参考文献]

[1] 钟辉.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9):20-21.

[2] 魏亿慧,李昆玲.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6(11):168-169.

[3] 闫宏,宁福军.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12(5):107-109.

[4] 苟卫,王燕玲,徐筱玮,等.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6):456-458.

[5] 张雪红,黄亚雄,喻淑平.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5(6):49.

[6] 马燕妮.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7):38-39.

(收稿日期:2016-08-06)

上一篇: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百令胶囊联合依那普利片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