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课堂教学和谐育人

时间:2022-08-14 07:04:14

刍议课堂教学和谐育人

摘 要:和谐是事物得以发展的最佳环境和最佳状态。一方面它要求其发展的和谐;另一方面,它需要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外部和谐的环境,即与外部环境相统一。课堂教学和谐育人就是教师行课立足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从统一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协调、有机统一发展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和谐育人

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坚持唯物辩证法,实施和谐教育就应该坚持二者的统一。学校应该用统一的方针和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计划来反映和落实学生发展的需要,并用灵活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用个性化的目标要求,来反映和落实教学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几个方面不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要协调发展,即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整体。

一、课堂和谐育人综述

1.我国最早提及课堂和谐育人的是孔子的《论语》

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学和谐育人的主张,并在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按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如他对子路、曾参、宰予、颜回和颜渊的教育教学则是按他们各自发展的方向进行。

2.现代各种教学理论也提倡教学的和谐

建构主义理论,即学习者学习外部世界的知识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要求学习者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问题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把所学内容和熟悉的事物相联系加以思考。这就是学习者构建和谐知识系统的主张。也就是说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打破已有知识框架、不断追求自身和谐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和谐知识系统“负责”。

二、开展和谐教学的具体措施

1.科研兴校,教研兴教,和谐育人

开展和谐教学研究能为当今课堂教学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科研,就是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等知识,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并优先于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还起着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挖掘教育教学潜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课堂教学民主管理

管理是导向,也可以说是为事物的和谐发展提供必然的条件。在大力提倡人本主义教育观念的当今社会,只有民主的管理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人的进步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场”;只有科学地管理才能为这个“场”环境的和谐化作出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搞好课堂的和谐教学,教师的管理一定是和谐的。

参考文献:

[1]柳斌.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长城出版社,2000-10.

[2]魏龙渝.教育科学研究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06.

(作者单位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上一篇:浙江省高校体育课的运动损伤研究 下一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