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樱椒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4 04:54:52

三樱椒栽培技术

三樱椒,又名朝天椒,是种辣味强、植株紧凑、椒果向上生长的簇生型小辣椒。茎直立生长,分枝能力强,为有限分枝型。果实为浆果,长卵形,果实弯曲,上端形似鹰嘴。三樱椒喜欢凉爽气候,不耐严寒霜冻,喜土壤肥沃又怕因氮肥过多而造成植株徒长和抗逆性减弱。它对土地、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北方农村一般都可栽培,但栽培技术与产品质量和产量关系很大。因此,必须掌握栽培的关键技术。

1 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没种过辣椒的地块为宜。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耕翻、整平、整细、作畦。

2 定植

春椒栽培定植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麦套椒5月上、中旬定植为宜,过晚不利早开花、早结果。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小株型品种和麦套椒薄地种植适当密一些;株型较大的品种和春椒、土壤肥沃的种植适当稀一些;春椒一般每667平方米6000~7000穴,每穴双株,麦套椒及中等肥力地块每667平方米7000~8000穴为宜,株行距为20~23.3厘米。这样既充分利用地力也能相互增加抗倒伏能力,提高群体产量。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定植,移苗时注意护根,座水栽苗,深度达子叶处,定植前3天苗床喷洒500倍病毒A加叶面肥防病毒病。定植前1天应浇起苗水,利于起苗。

3 田间管理

定植后正是地老虎发生期要注意用毒饵防治。配方为:90%晶体敌百虫250克+2.5千克水化开拌切碎的菜叶30千克+1千克麦麸(炒黄),于傍晚撒与行间。

3.1 水分管理

定植时浇足定植水(穴浇),定植后5~7天及时浇缓苗水。要适当控水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初花坐果时适当浇水。为满足生长需求,大量结果时结合追肥必须充分供水。三樱椒不耐积水,夏季雨量大时要及时排水。

3.2 中耕培土

缓苗水后即开始中耕,此时中耕可以提高地温,蓄水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消灭杂草。中耕宜浅不宜深。

在三樱椒初花期结合中耕培第一次土,第二次在6月份上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为初结果期,进入盛果期结合施肥培最后一次土。培土后促使植株发多不定根,增强根系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防治倒伏和水浸泡根系。盛果期后植株已封行,此时停止中耕培土。

3.3 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椒长到2厘米左右时进行,每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磷酸二氢钾5千克或三元素复合肥25千克。第二次追肥在盛果期进行,每667平方米施三元素复合肥15~20千克。

三樱椒生长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逐渐减弱,此时适当进行叶面喷肥,有促进新陈代谢功能,效果较为明显。可喷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溶液或漯效王200倍。若植株长势旺,可喷多效唑进行控制。

3.4 摘心

三樱椒产量主要集中在侧枝上。据测算,主茎上的产量约占90%左右。主茎结果时,植株太小,即影响生长又影响结果。因此,在定植缓苗后20天内应及时摘心,促进侧枝生长。摘心晚,椒成熟偏晚,结果量少,产量低。

3.5 病虫害防治

危害三樱椒的主要有:蚜虫、棉铃虫、菜青虫等。防治时可用吡虫啉、氯氟氰菊酯叶面喷雾。危害三樱椒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软腐病等。高温多雨期易感上述病害。发病地块可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防治。软腐病可选用链霉素或可杀得防治。

4 采收和分级

三樱椒成熟较集中,待大部分果实完全红,部分果变紫红色,果肉水分已减去1/3时,可一次性收获。有条件可分次采摘红果。若定植过晚,在临近采收时青、黄果较多,可在收获前10天用40%乙烯利1000倍喷洒催红或用催红素喷洒。收获前20天喷0.2%硼砂溶液,对果实上色也有较好的效果,连喷2~3次可提高商品价值。从时间上以10月份上旬收获为宜。过早红果少,青、黄果多,过晚易形成烂皮花果。

具体操作方法;收获时整株拔下,果向内,根向外堆放在一起,促使脱叶,3天后进行倒垛,时间不宜过长。倒垛时先将叶片振落,然后放在通风处晾晒。晒至8成干时按要求摘果分级。一般红、黄、青要分开,集中晒干即可出售。

上一篇:水稻新品种新稻20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析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