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树槐花寓深情

时间:2022-08-14 03:48:00

在享受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学会感恩。否则,有一天蓦然发现,母亲的发丝已白如槐花,我们就会满怀愧疚,无限伤感――

满树槐花遮望眼

洛 水

不喜欢槐花。总以为槐花是吃的,就像一道菜,它只是食物,不是风景。正因如此吧,我对槐花的态度很粗暴,就像对母亲,总是一副张牙舞爪的面孔。

经过市场,被一阵清香俘虏,是槐花!我舔舔嘴唇,记忆里、舌尖上,满是槐花的味道。我忙给母亲打电话,问家里的槐花开了吗?母亲说,开了,等你采呢!你再不回来,槐花就老了。我连声答应,因为我知道,等我的不是槐花,而是母亲。

世上最不公平的,就是爱吧?我和母亲之间,爱永远是倾斜的,母亲总扮演着“一厢情愿”的角色。这些年,求学,恋爱,工作,我关心母亲的时间微乎其微。然而,无论我在哪里,母亲都牵挂着我,就像守着一树槐花,日复一日,等我回去,然后送我离开。

我不知道,在母亲眼里,我是否也是槐花。在花开花落里,在我回家离去间,老去的不只有时光,还有槐树和母亲。姐姐已出嫁,为帮我还房贷,父亲也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母亲。每次回家,看着槐树下遥望的母亲,我都有种负罪感。

作为儿子,我亏欠母亲的不只是一条生命,还有一份流离失所的爱。

为让母亲开心,回家时,我带上女友。女友在城里长大,到乡下,什么都觉稀奇,孩子般问这问那。母亲也不烦,乐呵呵地解释。与女友,母亲是“对牛弹琴”;与母亲,女友是“秀才遇到兵”。她们总说不到一块,但依然相谈甚欢,这是我做不到的。

女友说,天下母亲都一样,她们并不在意说什么,只要亲人在跟前,说着话,这样她们的爱就不会无依无靠。我恍然,顿时理解了母亲在我面前的“唠叨”,只是从何时起,我和母亲失去了共同语言呢?那些雀鸟般围绕母亲的时光,恍若前世。

“云芳星蕾浮香远”,“一树珍珠一树银”。看着满树槐花,女友雀跃不已,要和母亲争着采。母亲把她推到身后:太危险!我来,你在后面捋花。采槐花讲究力气和技巧,把镰刀系在长棍上,力量小,很难举起来。扳花枝则需要技巧,落点要恰到好处,不能顺着枝丫,否则,非但扳不断,枝丫反而会把镰刀扯掉,如达摩克利斯剑般悬着,那就危险了。

我说:让我来!我力气大。母亲直摇头:你再扳,树就没命了!我悻悻然,她说得没错,少时顽劣,把树扳得遍体鳞伤,虽然如今都已结疤,寻不见,但母亲没有忘,我仍记得。

母亲吃力地举起棍,我惶恐站着,莫名地担心树丫会把母亲拉走。或许槐树太老,让着母亲,那些槐花枝,像往事一般轻盈,从母亲身边袅袅落下。

花如雪,发也如雪。我让母亲歇会,掸她满头的槐花。可任凭我多么用力,槐花就是不落。女友问吗?我说,这槐花怎么掸不掉?她顿时笑起来:真不愧近视眼!那是白头发,哪是槐花。我愕然,母亲竟和槐树一样,老了!

歇口气,母亲又干起来。槐花飘落,白发闪烁。“谁教花开繁胜雪,似留霜鬓照天涯。”原来,槐花是槐树的白发,白发是母亲老去的年华,照着天涯的我,和我脚下回家的路。

“满树槐花遮望眼”,此刻,母亲就在我面前,可我怎么也看不清她。

(选自《今日文摘》2012年第17期)

作者欲写母爱,却先写槐花,这是因为母爱无形,化虚为实,有所依托,才能将这种感情写得生动感人。可是作者却说“不喜欢槐花”,事实上“我”对母亲的态度,也曾经如对槐花一样“粗暴”。一个“张牙舞爪”,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无礼和放肆。

然而,在内心深处,“我”却依恋着槐花,依恋着母亲。“我”被槐花的清香“俘虏”,就是最好的证明。“我”记起了槐花,连同母亲。一个“忙”字,写出了给母亲打电话的迫切心情。母亲一句“你再不回来,槐花就老了”,让人心疼,让人心酸。就要老去的,何止槐花!“我”明白了:“等我的不是槐花,而是母亲”!于是,作者禁不住发表议论,慨叹儿女与母亲之间,“爱永远是倾斜的,母亲总扮演着‘一厢情愿’的角色”。你看,一方面是“我”对母亲的漠视,另一方面是母亲对“我”的牵挂,两相对比,让我们在心灵一颤的同时,和作者一样,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接着介绍了自己的家境和母亲的付出,虽一笔带过,却突出了母亲守望的艰辛。“我”终于发现,“老去的不只有时光,还有槐树和母亲”,对于那树,对于那人,内心充满着负罪感。其实,天下的儿女,谁不亏欠母亲“一条生命”,一份至情?

为了报答母爱,博母亲开心,“我”带上女友回家。女友与母亲“说不到一块”――有代沟,也有文化的差异,不过却能与母亲“相谈甚欢”。而“我”,却一度与母亲失去了“共同语言”,变得态度粗暴!女友让“我”明白了:老人唠叨,只是为了让付出的爱有所依靠。不是吗,有多少人在拒绝唠叨的同时,也拒绝了深沉的母爱?

一家人开心之际,开始去采槐花。“采槐花讲究力气和技巧”,女友没有力气,“我”缺乏技巧,所以还是由母亲采槐花。她有些“吃力”,毕竟岁月不饶人;然而凭着多年练就的劳动技巧,母亲还能叫槐树“让着”她。其实,槐树不会有知,担心母亲的是“我”,是她的儿子。

在袅袅飘落的槐花中,眼睛近视的“我”已分不清哪是白发,哪是白花。其实又何需分辨清楚,因为“槐花是槐树的白发,白发是母亲老去的年华”。母亲用她宝贵的年华,用她无私的爱,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满树槐花遮望眼”,其实槐花没遮住“我”的双眼,“看不清”,是因为在母爱的沐浴中,“我”已经泪眼模糊……

1.文章开篇说“不喜欢槐花”,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达摩克利斯剑”?请查阅资料,弄清这个外国成语的来历及意思,并说说用在这里是否恰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节快要到了,请编写一则短信发给妈妈表达感激之意、祝福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欲扬先抑,这样写可以让文章开篇富有波澜,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古希腊传说: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马鬃悬挂的寒光闪闪的利剑下。后来人们就用“达摩克利斯剑”比喻时刻存在危险。文章是大词小用,一则强调镰刀悬挂着十分危险,二则可以让语言变得诙谐生动起来。

(以上两题大意相同即可)

3.示例: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长大,您用牵挂的目光为我成长保驾护航。两鬓已白发斑斑,可您无怨无悔!谢谢您,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有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呵护你,牵挂你:她,就是母亲。

有一种爱, 只知付出,不求回报:这,就是母爱!

母爱无声,常常难以觉察;母爱平凡,往往让人忽略。

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母爱是那样的真挚,那样的深沉……

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2行。

“母爱”是一个传统的话题,范围比较宽泛,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抓住感受最深的细节来构思作文,才能推陈出新,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立意:

①感受母爱,即写自己如何由对母爱习以为常,甚至漠视母爱、误会母爱,到认识到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艰难,从而懂得母爱、珍惜母爱;

②歌颂母爱,即歌颂母爱的无私,母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

③回报母爱,写我们决定回报母爱,并付诸行动。

事实上,上面这三层意思并不是孤立的。在写作过程中,这几层意思我们常常都要涉及,只是在一篇作文中会有所侧重而已。具体来讲,可以这样写作:

第一,平铺直叙,以情动人。母爱是朴素的,没有任何伪装和修饰。我们何不采用平实的语言、平凡的结构、平常的技巧,将母爱一点点一滴滴倾诉出来,情到真处,情到深处,作文自然就会平中出奇,真切感人。

第二,运用象征,歌颂母亲。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事物来象征母亲,例如滋生万物的大地、遮风挡雨的大树、寻食哺雏的燕子、为孩子准备远行之伞的蒲公英……将主题表现得含蓄动人,富有诗意。

第三,发表议论,倡导感恩。我们可以由具体事例引发议论,倡导珍惜母爱,回报母亲。

第四,创作小诗,礼赞母亲。可以模仿冰心的《纸船》,或者泰戈尔的《金色花》,写一首小诗,或者散文诗,表现沐浴在母爱之中的欣喜和幸福,抒发对母亲绵绵不尽的情意。

用爱锁自己一辈子

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其他地方走来走去。大门虽然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心甘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三毛《永恒的母爱》)

母亲为我做棉被

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常书侦《母亲为我做棉被》)

母亲背起整座大山

巨大的草捆覆盖了母亲的全部身影,很多次,我都担心她能不能站起来呀!……夕阳下,一捆巨大的柴草向山下走动着,一时间,我看到母亲背起了整座大山,天边的霞光因她而涨红了的脸。(王灏然《田里的母亲》)

尽忠尽孝报母恩

母亲的恩情,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答,唯有努力工作,既尽忠又尽孝,让母亲为我们深感自豪和欣慰。(黄志超《永远的母爱》)

关于母亲的名言

母亲是伟大的!

――鲁迅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雨果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萱草在我国自古有母亲花的美称。《诗经》写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又叫忘忧草;“背”,即“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如何才能找到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她乐而忘忧呢?后来人们就用“萱堂”称呼母亲的屋子,用萱草来代替母爱。唐代诗人孟郊曾经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现代母亲节的来历

现代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安娜女士。她认为应该选定一天来怀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于是写了上千封信给国会议员、州长和各地有影响的人士,最终她的努力有了结果。美国决定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并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康乃馨――母爱的象征

安娜女士在母亲的追悼会上,曾经献上一束康乃馨来表达怀念之情。1934年的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花瓶中那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的花。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在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礼品。

上一篇:浅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下一篇:识字写字教学“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