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从而后》的几处释义之我见

时间:2022-08-14 01:58:23

摘 要:教材中的注释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本意,挖掘文章深刻内涵。在使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发现个别注解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偏颇。在此对《子路从而后》篇中“子路从而后”、“以杖荷蓧”、“植其杖而耘”三句的释义进行查证,提出通用的释义。

关键词:子路从而后;以杖荷蓧;植其杖而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63-01

《子路从而后》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部分第一节“先秦文学”中的选篇。原文三处注释如下:

(2)子路从而后:子路从孔子出行而落在后面。(4)荷:用肩担负。蓧(diào):古代除草用的农具。(7)植:同“置”。芸:“耘”的假借字,耕田。现就以上三处注释查证后,得出通用的解释,希望为学生解读这篇课文提供一些帮助。

一、“子路从而后”句

1.解字义

“从”,《古汉语字典》中“从”释义有二:①随从;跟随②跟着;随着。《古代汉语》常用词中对“从”的解释是:跟随。可见“子路从而后”句中的“从”词性为动词,释义为“跟随”是比较确切的。

“而”,《古代汉语》中“而”为连词,它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顺接的“而”字有时可译为“而且”,有时可译为“就”“便”。逆接的“而”字可以译为“却”“可是”“但是”。《古汉语字典》连词“而”的释义为“却”“但是”或者不译。“而”在本句连接“从”和“后”这两个动词,表示“从”与“后”两个行为的继续,但意思上是相反的,把它译为“但”“却”更为合适。

后:动词,走在后面,落后。在该句中译为:“落在后边”。

2.释句意

“子路从而后”是个省略句,补全为“子路从之而后”。“之”是“从”的宾语,指“夫子”,也就是子路的老师孔子。“从”和“后”的主语都是子路,它们之间是“从”与“后”两个动作的先后关系。也就是先“跟随孔子出行”,后“落在后面”的两个动作由连词“而”连接了起来。应译作“子路跟随孔子出行却落在了后面”。可见“子路从而后”注释(2)意思是通了,但语法上讲不通。缘由有二:其一,没有把“从”译出来;其二,把“而”直接与现代汉语的“而”通用了。

二、“以杖荷蓧”句

1.解字义

“以”,《古代汉语》“以”(一)动词。用。(二)介词。“以”字作介词用更常见,“以”后面的话应该是介词的宾语。作介词有两种用法:一,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或“拿”;二,引进原因,在意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为”。“以杖荷蓧”中“以”后面是杖,如果把“以”当作动词看,从现代汉语的语法角度讲意思是通的,但用拐杖扛除草农具事理上讲不通,所以该句中的“以”作介词,表示以杖为凭借。

“杖”,《汉语大字典》:“杖,泛指棍棒或棍状物。在线《新华字典》杖,扶着走路的棍子即手杖、拐杖。《古代汉语字典》杖作名词只有一种解释即棍子。由此可以知,杖在“以杖荷蓧”句中词性是名词,它是棍状物,姑且叫做拐杖,用途是助行器。但《子路从而后》这篇中的丈人是一个有政治见解、思想与时俱进,满腹经纶的雅士,既热爱劳动,又重视农业。所以,手杖是他身份、阶层的标示,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是理解的助行拐杖。

“荷”,《古代汉语》荷,扛。《四书白话注解》荷是负。《古代汉语字典》荷,背、扛。可见“以杖荷蓧”的“荷”是动词无疑,释义应该是扛或者背。

“蓧”,《古代汉语》蓧,古代除草用具。《四书白话注解》蓧是竹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卷九的注解:蓧。竹器。《古代汉语字典》蓧,古代一种竹编的耘田农具:“遇丈人以杖荷蓧。”。“以杖荷蓧”的“蓧”肯定是除草用具了。

2.释句意

村野樵夫的日志中这样说:“以杖”和“荷蓧”不是动作和动作方式的关系,而是两个不相涉及的并列动作,当两读,“以杖”一读,“荷蓧”一读,中间点断。“以杖”的意思是“以杖行”;“荷蓧”的意思是“扛着除草工具”。一手拄杖行,一手持“除草工具”扛在肩上,老人怡然自得,去田间劳动,合情合理。

我赞同上面关于“以杖荷蓧”的断句,这样“以杖”和“荷蓧”都承前省略了主语丈人,它们是丈人实施的两个动作,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丈人拄着拐杖,扛着除草用具行走。

三、“植其杖而芸”句

1.解字义

“植”,《四书白话注解》植,立。《古代汉语》植是倚。《汉语大字典》:通“置”。安放,放置。《古代汉语字典》植,树立,立。“植”后是“其杖”,如果理解为放置,意义上也是通的,但丈人是在田间,要是随意放置他的杖这与他隐者的身份不符,所以将“植”解释为树立更为合适。

“芸”,《四书白话注解》芸,去草。《古代汉语》芸通“耘”,除草。《汉语大字典》:古同“耘”,除草。从这些释义看,“芸”是除草而不是注释(7)中的耕田。

2.释句意

显然“植其杖而耘”句也是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全应是“(丈人)植其杖而耘也”。植杖在先,芸在后。翻译为现代汉语为:老人说罢,就把手杖树立在田地,开始锄草了。

以上三句的字义、句意是我查阅相关书籍后,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而得出,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阅读者探讨它们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徐艺玮,冉淑贤.大学语文[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8.

[3]朱熹.四书五经(宋元人注)[M].北京:中国书店,1984.

上一篇:感觉是审美的源泉 下一篇: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