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诊治方式比较研究

时间:2022-08-14 01:13:10

胫骨骨折诊治方式比较研究

胫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 13. 7%。带锁髓内钉具有很多优点,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把它作为治疗胫骨骨折的首选方法[1]。但临床工作中,发现切口多、出血较多。2005 -03—2010 -03,我科应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 88 例,随机分组比较疗效,并进行回顾性随访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8 例,男 61 例,女 27 例; 年龄 20 ~ 65 岁,平均 36 岁。闭合性骨折 78 例,开放性骨折 10 例,按 Gustilo 分型,Ⅰ型 8 例,,Ⅱ型 2 例。单处骨折 56 例,双处骨折 32 例。伴腓骨骨折29 例,伴股骨骨折21 例。腹部损伤: 脾破裂2 例,肝破裂 3 例,肠破裂 5 例,肋骨骨折 3 例。受伤距手术时间 4 h ~ 14d,平均 3 d。88 例患者分为髓内钉组 45 例( A 组) ; 锁定加压钛板组 43 例( B 组) 。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 16 ~26 月,平均 20. 5月。

1. 2 手术方法

1. 2. 1 髓内钉组: 术前选择好粗细长短合适的髓内钉,应用山东潍坊产的磁力导航髓内钉。病人仰卧术台,开放骨折首先清创干净,于骨折前内侧做 3 cm 左右切口,手法整复骨折复位,助手维持位置,用或不用二叉复位器固定位置,髋及膝关节屈曲近90°,髌键切口,胫骨结节上 1 cm 扩髓,插入髓内钉,利用磁力导航器,将带锁螺钉分别锁入远近端的锁孔内,根据情况加压,使骨折复位牢固。如果是双骨折,做二处 3 cm 左右切口,复位后置钉。

1. 2. 2 锁定加压钛板组: 以骨折为中心做前外侧切口 3 ~ 4 cm,骨折复位,助手维持位置,应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固定锁定板,骨膜外胫骨外侧置锁定板,固定钉板。如果骨折线宽,可先利用锁定板加压孔加压后,拧入锁定钉。如为两处骨折,根据情况植入更长钛板或双钛板。

1. 3 术后处理 2 组病人术后基本上相同药物,抗炎、消肿等治疗。术后第 1 天开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髓内钉组 3 周后逐渐开始负重行走。根据 X 片复查骨痂生长情况,可逐渐加大行走路程及负重量,一般术后 6 ~ 8 周开始完全负重。如愈合迟缓,8 ~12 周由静力型固定变为动力型固定,促进骨折愈合。锁定板组一般术后 8 周始,根据骨痂生长快慢决定患肢进行负重程度。

1. 4 随访观察 术后记录每个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2、6、12、24 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 胫骨正侧 X 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有无松动,膝及踝关节活动度。骨折疗效按 Johner - wruhs 胫骨骨折疗效评估标准,于术后 12 ~24月按优、良、中、差对患者进行评估。

1.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胫骨骨折术后疗效进行 t 检验,P <0. 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 1。相比髓内钉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锁定板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髓内钉组骨性愈合时间短,锁定板组骨性愈合时间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2 术后并发症及胫骨骨折疗效评估比较 见表 2。髓内钉组出现 3 例延迟愈合,由静力型为动力型后愈合; 1例出现骨不连,给予植骨改换内植物后愈合; 2 例出现表皮切口感染; 2 例开放骨折Ⅱ型术后 3 月、术后 6 月出现胫骨髓腔感染并骨愈合差,拔除髓内钉更换外固定架,经清创持续贯洗 3 周后愈合。锁定板组出现延迟愈合 3 例,全部为粉碎骨折; 1 例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钛板,去除内置物,清创后石膏外固定治愈; 2 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治愈。2 组在疗效评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 1 2 种内固定方式优缺点比较 有限切开髓内钉固定优点:( 1) 固定为髓内固定,固定合理,其固定采用中轴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作用力均匀分散在整个骨干的中轴上,不易发生折弯变形。骨折两端经髓内钉锁钉使骨折的骨干形成一体,防止旋转和短缩,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2]。有效防止关节僵硬、静脉栓塞,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 符合 BO 的观念,有限切开尽量少剥离外骨膜,减少对成骨影响; 术中扩髓时产生 3 ~5g 的骨泥,能用于断端内植骨,有利于骨折愈合。( 3) 对于胫骨干二处以上骨折,应用髓内钉比钢板有很大优势,有时仅能选择髓内钉或外固定架,但外固定架有愈合时间长,甚至不愈合、不方便的缺点。内固定缺点: ( 1) 在进行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定失效率为 8% ~29. 1%,有报道采用磁力导航技术使远端锁定孔锁定的准确率可达到 100%[3],但是如果定位杆不准确,也有重复锁定病例,使手术时间延长。( 2) 切口多,膝关节部分切开,使术后感染几率增加。( 3) 手术操作需一定操作技巧,手术时间相对长,出血量增多。锁定加压钛板微创内固定优点: ( 1) Krettek 等于 20 世纪 90年代提出了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 MIPPO) ,是近年骨折生物学内固定术的一个新进展。锁定加压钛板钉板之间通过螺纹锁定,钉板之间的整体稳定相当于内固定支架,固定强度明显增加,不会将骨折块拉向接骨板,因此接骨板即使未达到充分塑形,仍可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并应用了 MIPPO 技术,于骨膜外固定锁定板,减少了骨血运破坏,减少了医源损伤,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固定符合 BO 生物固定观点,有益骨折愈合。( 2) 手术操作技术相对髓内钉简单,相对普通钛板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一些骨碎块,在不破坏血运的情况下不必要求解剖复位。( 3) 锁定板具有锁定及加压双重功能。( 4) 锁定板应用近关节处骨折有明显优势。本组锁定板组患者无骨不连发生及内固定失效。固定缺点: ( 1) 钉板固定为髓外固定系统,相对于髓内中轴固定,不符合生物学原理。( 2) 实际操作时,对于复杂粉碎骨折,对于完全失去对应关系的粉碎骨折,即使在直观下也较难以保证复位并且要保持复位并安装钢板,微创插板钛板较困难,对于复杂骨折,则要考虑是否需要额外的内固定辅助[4]。( 3) 对于多处骨折,钛板与髓内针相比无优势。

3. 2 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 2. 1 感染: 随着带锁髓内钉的普及应用,其手术后并发症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术后感染,治疗十分棘手[5]。早期感染因伴有伤口或手术切口处局部异常表现,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发生在术后 2 ~3 月,有文献报道术后 10 月以上的迟发性感染,起病缓慢而隐匿,要做出及时准确诊断常存在一定的困难[6]。本组应用髓内钉 1 例为术后 3 个月,1 例为术后 6 个月发现患肢感染。患者经常诉患肢疼痛,尤其活动后。体检骨折部位深压痛,查WBC 正常,ESR 升高,X 片查骨折部位骨痂生长停滞,骨愈合延迟,远离骨折部位有骨膜反应。1 例臀部髓内钉尾处有波动感,抽出脓液确诊,诊断骨不连骨髓炎。另 1 例骨折部深压痛,患肢皮温增高,于疼痛点在 B 超引导下穿刺,抽刺液查出脓球确诊。2 例病人均采取二次手术,髓内外病灶清理,改用外固定架固定,置多管持续冲洗,全身抗感染治疗,术后 8 月骨折线消失。应用锁定板组出现 1 例感染,钛板,后取出钛板,二次清创,改用石膏外固定愈合。分析感染原因: ①皮肤及软组织条件差,骨折粉碎严重,开放伤口。特别是开放粉碎骨折,扩髓使开放伤口部位感染沿髓内钉向髓腔扩散。胫骨骨折钉板尽量放置于外侧,有胫前肌覆盖,即使感染,多为表浅感染。钉板组 1 例感染为早期钛板置于胫骨内侧且软组织条件差所致。②严重创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尤其复合伤后失血多,是术后感染潜在感染危险因素。故术前根据病情一定要合理选定内植物。

3. 2. 2 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多数学者认为,骨折端分离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7]。髓内钉组有 3 例延迟愈合,经动力化处理后获骨性愈合。髓内钉治疗缺陷是经固定后骨折断端的应力遮挡,是造成不愈合的直接原因。所以术后 8 ~ 12 周要根据骨痂情况取出一端锁钉,改静力性固定为动力性固定,以增加骨折断的压应力,加速骨折愈合。另外骨感染也是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髓内定组 2 例骨感染骨不连可证实。锁定板出现延迟愈合考虑骨折粉碎,骨血循环差导致。综上,骨血循环差、粉碎、骨折端分离、骨感染、操作技术不当等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应避免技术原因。

总之,髓内钉组与微创锁定钛板内固定都是较满意的选择。对于粉碎严重,软组织条件差、开放骨折患者,要酌情选择内植物。要根据骨折情况选用内植物。必要时改用其他内植物,避免骨感染及骨不连。

上一篇:肠梗阻疾患诊治方式与效果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诊治方式及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