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红杉大田扦插育苗技术

时间:2022-08-14 11:12:12

北美红杉大田扦插育苗技术

摘要 扦插育苗技术是林木育苗的主要育苗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育苗效率、降低育苗成本,且扦插苗能够继承和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本文介绍了北美红杉大田扦插育苗与容器扦插育苗相结合的育苗技术,为北美红杉实际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北美红杉;大田扦插;容器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9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34-01

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为北美红杉属,是世界珍贵的速生孑遗树种,也称作“活化石”。分布范围很窄,原产地仅存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我国南京、杭州等地引种成功。北美红杉为常绿特大乔木,枝繁叶茂,可以作为优良的观赏树种和庭院孤植。其材质优良,分泌的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虫抗菌性及防火性,常常被用作航空、轮船等特种用材。

北美红杉是1981年中美种质资源交换,从而引种育苗栽培,恩施州为引种栽培的区域之一。经过30多年的观察研究,北美红杉能够适应恩施州的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平均胸径74 cm,树高30 m,较恩施州高山速生树种日本落叶松和日本柳杉的生长速度都要快。通过种子发芽率试验,原产地引入的种子发芽率仅为12.0%~25.6%,发芽率很低,且种子昂贵。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快速繁殖出树形好、生长快、保持优良遗传特性的好苗木,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北美红杉大田扦插育苗技术获得成功,与容器育苗相结合,大田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可达80%以上,也相应提高了北美红杉扦插苗出圃造林的成活率及北美红杉育苗的时间。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扦插时间

应该选择2月底至3月初进行扦插,当年扦插苗高可达30~50 cm,地径可达3.2~5.3 mm。第2年春季即可出圃造林。

2 穗条采集与处理

穗条做到即采即用。采集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北美红杉枝条,采集长度为25~30 cm。枝条扦插前,于阴凉处将采集的枝条截顶并一分为二,保留穗长10 cm左右,每段留芽1~2个,后剪去下部约1/2长度的叶和侧枝,用嫁接刀将下切口斜切平整。插前,将穗条下端浸蘸2 000 mg/L IAA溶液20 s左右,浸蘸深度为2 cm左右[1]。

3 扦插前准备

3.1 扦插基质

育苗基质的主要成分及比例为50%大田土、20%有机肥、20%复合肥、10%磷肥,并且将各个组分混合均匀、湿润。

3.2 苗床准备

选择微酸性土壤且交通便利、光照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肥沃、不易积水的地块。平整土地,同时将土捣碎并清除杂草、石块等。圃底挖排水沟,主沟深25 cm,次沟深15 cm。起苗床宽1.0~1.2 m、高10 cm,长依地形而定,后将混好的扦插基质匀摊在苗床上,厚度为2 cm。然后将辛硫磷、代森锰锌按2∶3的比例拌匀,按5 g/m2的用量撒施于土壤中,对苗床进行消毒[2]。

3.3 扦插容器

容器材料为无纺布,圆柱状,容器底径6 cm左右、高10 cm左右。采用人工灌装,用扦插基质将无纺布容器灌满灌实。后将容器依次摆放在已消毒的苗床上,并使容器上口大致平整。

4 扦插

扦插时,插条微倾,扦插深度为枝条长度的2/3,应一手拿根竹扦,先在扦插容器内打入一孔,后插入一根北美红杉穗条,即引插法。插后,用拇指和食指及中指竖直捏住插穗基部,将插条压实[3]。

5 插后管理

插后即用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喷淋至扦插痕迹消失。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成大棚状,将大棚四周用泥土盖实,并搭一层透光度为75%的遮阳网,以保持温度和湿度。同时,应每天观测覆盖塑料薄膜上的水珠数量,过少,应适当喷水。于当年5月底撤去覆盖的塑料薄膜,进行常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待到9月底可撤去遮阳网,使北美红杉扦插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为出圃造林做准备[4-5]。

6 病虫害防治

北美红杉抗逆性强,病虫害很少,苗期会有少量根腐病,可及时拔除病苗并立即毁,同时对发病区域苗床用多菌灵500倍液消毒,防止病害扩大[6-9]。

7 参考文献

[1] 常晓勇,徐钡昌,张夸云,等.我国北美红杉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80-181.

[2] 黄先华.厚朴引种栽培技术及造林效果研究[J].低碳世界,2015(10):321-322.

[3] 韩梅,李双龙.北美红杉的育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5(5):83-84.

[4] 尹丽莎,辛雅萱,李斌,等.我国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16(7):13-15.

[5] 王有乐,王亚变,杨勤.甘肃干旱区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J].林业实用技术,2011(5):24-26.

[6] 王斐,梅丽,琚淑明.我国北美红杉繁殖技术研究现状[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47-48.

[7] 郑科,郎南军,曹福亮,等.扦插技术研究解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12):195-199.

[8] 张绪成,李伟.浅谈科隆植物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2008(9):24-25.

[9] 朴楚炳,刘菊荣.无性系林业的实用化[J].国外林业,1992(3):16-21.

上一篇: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薰衣草移栽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下一篇: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