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培养体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14 05:43:37

人格培养体育教育论文

1、体育教育的作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预防疾病、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体育承担着增强体质的任务,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教育是智力和体力的共同发展,片面发展智力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教育实践证明,体育运动能使大脑供氧更加充足,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有效的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促进大脑的发育,从而增加记忆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实践证明的客观规律。随着人们对生命运动的认识,在防病治病、保健强身方面,现代体育科学的研究成果逐渐运用到现代医学领域。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障碍,要完成复杂的动作就得依靠意志来克服困难,体育活动是磨练意志、形成上进品质的良好的途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勇敢果断、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竞争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目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例如,足球教学,通过组织参加的足球比赛,让学生享受运动的魅力,锻炼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体育的教育功能广泛,田径运动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球类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体操武术运动能够培养学生果断机智、沉着冷静等能力。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勇敢果断、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2、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仅拘泥于纯生物观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陈旧,注重运动素质轻视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共性轻视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注重课堂形式轻视实际效果,群众性的业余体育活动也没有广泛开展。体育教育过程单一封闭,枯燥的竞技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种体育教育片面强调运动素质,忽视了体育意识对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校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计划》脱节,淡化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削弱了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引起人们生产、生活、价值观的重大变化。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有学有所长又身心健康,用体育的精神来振奋群体的精神,成为社会需求,体育教学不能只着眼提高学生身体技能,更要重视长远的社会效益,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文化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拼搏、竞争等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品质。

3、体育教育的人格功能探讨

3.1、重视情感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特殊时期,学生处在情感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社会有责任感。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和情感发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形成健康健全人格的保障,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卫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特点,合理拓展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形成高贵品质和敬岗爱业的职业操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课程结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依据课程设置理念,合理的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依据学生心理状况,制定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设立监督机构,学校各个组织,协同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意志、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受世界观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教育学生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正确处理调节与控制、理智与冲动、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自信心。

3.2、把人格教育渗透在各项体育活动中

借助“人文奥运”的理念,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出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平和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强调团结互助和公平竞赛的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维,体验他人的情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为实施“全人格教育”提供了条件。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活动中,教师教育学生适应群体的需求,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在田径、武术、体操等个人表演性项目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体验性教育,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体验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形成健全人格。高校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情感需求,以生为本,依据学生身体条件及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参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将高校体育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育体、育心、育人目的。

3.3、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借助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指导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实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相贴近,学习知识、传授技术、培养能力,符合的经验系统,实现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要实现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目标,就要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体育以身体活动为教育手段,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既要遵循运动规律,又要关注自身的思想,体育具备科学性和人文性,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单纯科学主义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和单纯的人文主义体育教育价值取向,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都是片面的。高校体育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者密不可分,科学性是基础,人文性具有发展性,是学生内心世界以及行为变化的依据,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科学与人文性的融合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必然的价值取向。

总之,大学体育教学,要坚持普及性与娱乐性的教学特征,兼顾学生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原则求,发挥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建立游戏娱乐性比赛的教学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竞争、自主自强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韩梅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上一篇:学生人文教育论文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