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08-14 05:35:45

关于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

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所谓创新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抛开旧传统、旧方法、大胆创设新方法,建立新理论等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那么怎样在课常中进行创新教育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曾进行过一番尝试。

首先,要力求达到以下要求: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3、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入手,激发求知欲和创新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调节学生心理,锻炼意志,树立信心,科学用脑;5、坚持个性化教学;6、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其次,要掌握以下十种教学模式:

1、自学引导型教学。教师引导,重点要导趣、导疑、导思、导法、导创。

2、迁移,联想型教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3、融含性教学。打破封闭式的学科界限,将相关学科融会贯通,跨科整合。

4、研究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5、合作式教学。是我镇几年来取得成功经验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异质分组,组内合作,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多项交流的方式。

6、实践性教学。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多感官学习,实现学科教学的活动化。

7、混龄活动型教学。主要在实践类活动课上打破年级界限,激发大孩子的榜样作用,提高小孩子的追求目标,培养合作意识。

8、小班化教学。利用小班额的优势,实行个性化教育,发展每个孩子的潜能。

9、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讨论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10、开放式教学。课堂向校外开放,聘请社会教师进课堂,课堂教学走出课堂,使学生享用来自多方的教育教学资源。

再次,要拓宽启迪学生创新的主渠道。

在教学领域要有效地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服务,必须促进认真研究拓宽学生创新渠道的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呢?在教改实践中,体会最基本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创新活动只有在事实上的心理条件下才能展开。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新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创新才能成为现实。所谓心理安全就是学生的学习人格、主人翁的学习地位和参与学习的权利能充分得到尊重,没有遭冷眼、受歧视、挨批评的顾虑;所谓“心理自由”就是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思想,表露自已的学习情感,表现自己的学习欲望,表述自己的学习观点,没有任何约束和压制,所以,任课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尊重、爱护、激励和鼓舞学生,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教学氛围。

(二)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探索发现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探索发现新知是学生创新活动的基本内容。只有在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激发,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展现。为了强化探索性学习,小学课堂教学必须尽快建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索研究—协作探索发现—练习解释应用—反馈评价小结”的基本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经常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获得新知,并且感受创新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创新信心,提高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习过程的质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正是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历程的。所以,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课堂教学要启迪学生创新,就要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向书本、向权威和向教师挑战的精神,大胆而及时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开展探索和创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质疑的方式主要有三:1、创设具有悬念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提问;2、制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质疑提问;3、启发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导致问题产生。

(四)启迪联想、想象思维活动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形象思维在开发右脑潜能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丰富的联想能诱发创新意向,驱动创新思维。培根说:“联想支配发明”也是这个道理。而想象则是创新的“金钥匙”。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需要思绪的自由驰骋与飞翔。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的创意来自独特的想象。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要重视启迪联想和想象思维。

为了开发联想与想象的潜能,从而促进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计划地通过示范指导告诉学生什么是联想和想象,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并且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很快通过旧知识进行联想,发现规律:“凡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凡能被3整除的偶数就能被6整除”。新知的发现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再创造”的成功感。

(五)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从同一问题出发,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思考,从而探求问题解决的不同途径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求异思维富于联想与想象,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新方法、新思路、新结果就是在求异的过程中产生的。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主要应抓三点:①激发求异的动机。重点是向学生展示求异思维的魅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而激起学生求异的要求和愿望。②在教学过程中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时空条件,多让学生谈谈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做法和解法。

(六)发挥“脑力激荡”的促进作用

“脑力激荡”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教学策略,是美国人奥斯本博士倡导的。它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维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这在小组或大组讨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讨论时,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大家都可以敞开思想、各抒已见,这就易于诱发出创新思维;讨论时,各种观点相互撞击,相互诱发联想,因而易于萌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讨论时,同类的观点,相互补充,优化组合,因而易于产生1+1=2的创新结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于知识的疑难处与关键处,精心设计讨论题,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实行互助互动,从而达到促进创新的目的。

(七)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通过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对问题的实质快速的判断,大胆提出一些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跳过逻辑法则,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其主要特征有四个,即整体性、跳跃性、快速性与猜测性。

猜测是直觉思维的显著特征之一。科学家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推测,就没有伟大的发展。”布鲁纳主张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并且认为在发现、发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由直觉思维“猜测”得出正确答案,然后用“分析思维”去检验和证明。所以,合理猜测是诱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先猜测,后验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提出问题—合理猜想—验证获得—获得应用—反馈小结”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模式,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猜想情境,给学生多提供猜测机会。

(八)在学习的乐趣中培养创新意识。

“寓教于乐”,这是教育家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创新教育也同样需要这种意识。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语文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因,使语文成为活生生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乐趣,使我们的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语文教学中掌握创新的知识和方法。

(九)强化创新的情感教育

创新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与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创新教育》一书中写道:“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过程就无法展开。可以这样说,杰出的创造才能需要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情感来孕育。”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要重视创新的情感教育。

为了加强创新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习旧引新”时,必须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新知时,要注意采用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学、乐探中学习。

(十)加强迁移创新的训练

学习迁移指的是学生已有知识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即运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强,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强的同义语。所以,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就是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一定要高度重视。

为了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尝试迁移的内容务必要放手让学生尝试迁移。

迁移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有关。凡是牢固掌握,自觉理解的有结构的知识,必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一定要加强知识的教学,要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偏向,使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和形式的过程;要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要有计划的复习旧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怎样实现初中政治课的高效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