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面孔就是本土化?

时间:2022-08-14 05:30:30

“麦当劳叔叔”进入中国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找一位华人面孔的CEO。

曾启山和前任美国人施乐生的交替,背后蕴藏的是麦当劳中国策略的调适。用一个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亚太地区经商之道的本土CEO,是麦当劳今后在中国这个蓬勃市场取胜的关键。

施乐生的个性张扬和做派高调,代表了麦当劳在中国的一贯风格和策略。许多麦当劳的活动上,记者都看到施乐生用有限的汉语单词和记者开玩笑。在一次麦当劳夏季特饮的时候,施乐生甚至穿上了海南廉价的花哨岛服来参加会,显得滑稽而可爱。而曾启山的个性和幽默是很内敛的。2009年5月,麦当劳推出“麦乐送”外卖业务会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曾启山率先上台发言,突然咳嗽语塞,他掏出手机拨打外卖电话,“麦乐送”送餐的小伙子旋即出场,大家才醒悟这戏剧化的前奏不过是活动的序幕。曾启山说:“看,作CEO不但要懂管理还要会表演”,结果引来笑声一片。

据说新加坡籍的曾启山之所以被委任为中国区的CEO,源于他亚太区的经验和履历,曾启山在1993年加入麦当劳,曾经担任麦当劳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市场的区域经理,以及麦当劳新加坡董事总经理,成绩卓著。

2009年是麦当劳进入中国的第19年,却是遭遇经济危机之际。由于中国的地位变得尤为敏感和重要,许多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加码,曾启山也更具压力和挑战。然而,施乐生赶上了好时候,在于麦当劳全球业务以及经济环境的平稳。麦当劳诸多美国CEO在中国市场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执行美国的经营理念。

一个商业模式和文化体制超级稳定的跨国公司,主流内涵少有变化,就像有人调侃美国的政治制度下谁当总统都差不多。比如,麦当劳永远都标榜不是卖汉堡的,而在“传递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以及其锤炼成熟的高效可控的标准化流程使麦当劳的连锁店不断复制。

有人把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作为衡量跨国公司成功的标准,这一点未必准确。以施乐生为代表的美国CEO事实上更多地延续和坚持麦当劳的国际做法和文化内涵,并不刻意强调本土化。比如和供应商的合作上,麦当劳采购实现了本土化,但坚持和全球核心供应商合作。

有人评价麦当劳更国际化,肯德基更本土化,这在经营上无所谓对错,两家看似都是“卖汉堡”的公司,事实上在经营中并未陷入同质化竞争,反而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战略,从而实现了共同盈利。

麦当劳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在中国以50%合资、合同合资和外资独资三种经营方式为主。麦当劳公司的收主要来源于直营店的盈余、房地产营运收入、从加盟店收取的服务费三部分。曾启山在采访中强调,有些东西是要保持国际化的,有些是要本土化的。其上任后,动作频密,不仅推出了外卖服务、被外界称为挑战星巴克的麦咖啡,还不断丰富新菜单,包括四川地区有中国地域特色的辣汉堡等等。

而业界其实也在观察,这位华人面孔的CEO新贵,将如何把美国麦当劳的核心价值和中国特色进行完美嫁接?

上一篇:Zappos:网络鞋店的终极体验 下一篇:“香格里拉”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