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 浴火重生

时间:2022-08-14 04:57:34

中国区域市场调查系列之一

汉正街意欲从小商品市场嬗变成中国一流的商贸旅游区

汉正街,汉口的正街,有着五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明末清初便是中国中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条被称作汉口“母街”的狭窄街道,终于按捺不住,在全国首开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先河,首开了批销市场的先河。它如同一枚火种,迅速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正街这枚火种释放的光芒不再像昔日那么耀眼,于是有人开始揣测,汉正街辉煌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那么,曾经作为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和批销市场的领头羊还能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再领吗?为此,记者来到了这条闻名全国的商业老街。

一脚踏进汉正街,扑面而来的是摩肩接踵的人流,进货出货的搬运工扯着嗓子喊着行人让路,看货的客商侧着身子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空气中夹杂着天南海北的砍价声,整个场面显得拥挤、繁忙而嘈杂。显然,汉正街比过去更繁华了。

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成就了中国个私经济和批销市场的开路先锋

汉正街因地利而兴市,因兴市而繁盛。明成化初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汉口商业市场的兴旺,到明嘉靖年间,“商贾上籍者几万计”。“”前后,汉正街的个体工商户销声匿迹,市场完全衰退与停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骨子里流淌着商人血液的部分先知先觉者迅速嗅到了一些不被常人察觉的气息。在国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市场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在汉正街摆摊设点,实行批量销售,长途贩运。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其后不久,国家工商局在汉召开现场会,推广汉正街的经验,于是,全国无数个“汉正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汉正街首开了个体私营经济和批销市场的先河,颁发了全国第一批个体私营执照,应该说,在当时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多重原因导致开路先锋开始掉队

尽管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汉正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集散功能不断增强。在当时,全国就曾有17个小商品市场挂上了“汉正街”的牌子,并且这块牌子还走到了缅甸、泰国、俄罗斯等国家。但是,随着汉正街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的一些弱点也开始显露出来。它地处武汉这个特大中心城市的心脏部位,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加上老城区地缘复杂,商住相混,改造难度相当大,不可能像浙江义乌等新兴市场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想要画出的图画。另外,汉正街市场在行政管理方面条块分割严重,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领导部门,如市场管委会直属桥口区政府,工商、税务、公安等直属市局;汉正街、东汉正街又分属不同的行政区,这样就出现了各弹各的调的尴尬局面,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同时,汉正街市场以前长期形成的“以面向广大农村市场为主,以价廉物美的日用工业品为主,以批发销售为主,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为主”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是汉正街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其比较优势之所在,但同时也是造成市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才导致浙江义乌等市场后来居上,慢慢地就把汉正街这个开路先锋甩到了后面。

按照商贸旅游区的标准打造全新的汉正街

有着五百多年商业历史的汉正街一直是历经风雨而不衰,今天,汉正街人自然也不会让这条城市之根衰败下去。

通过盘点和比较,汉正街人发现自身的优势远比劣势多,而且很多优势是其他同类市场不可能拥有的。

首先是九省通衢的便利条件奠定了汉正街在全国的市场地位。如果以上海、广州、成都、北京为圆周画一个圆的话,汉正街就在这个圆心上,加上纵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水、陆、空交通这一“九省通衢”之便,以及经过几百年积淀的商业文化的巨大影响,使得汉正街有着无与伦比的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

其次,汉正街管委会综合自身条件,引导商户扬长避短,变短为长,走“买全国,卖全国,卖世界”的发展之路,努力把汉正街建设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一二级市场兼容的开放的大市场。所谓“买全国”,就是汉正街的货源是全国的。目前,全国许多大的服装生产企业和其他日用小商品生产企业均在这里设立了总。他们把汉正街当成了走向市场的大本营,品牌成长的根据地。武汉“新世界”、“世贸广场”等高档卖场也开始从汉正街进货,昔日专营低档产品、市民眼中“水货”形象的汉正街开始令人刮目相看。华贸皮具商城就是卡丹路、花花公子、苹果等数百个著名品牌的华中、湖北地区总。所谓“卖全国”,就是这里的商品在全国各地都很有市场。已是5月的天气,记者在中心商城看到,许多操着东北、华北、西北口音的商人开始在这里批量购进时令夏装。他们说,这里的货品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也比沿海地区的便宜,路程也近些,可以节省不少开支。所谓“卖世界”,就是汉正街的产品早在几年前就远销东欧、俄罗斯,有的还利用季节差,把这里的换季产品运往南半球,就连联合国也在这里设立了采购中心。

同时,汉正街管委会着手对街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继龙王庙开发、第一大道开发、过江索道建设后,一批更具现代化水准的综合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另外,管委会正在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让目前既多且乱的300多家物流企业,关停并转为10家左右,使其以规范的管理、良好的服务为汉正街发挥配套作用。

再次,汉正街市场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无与伦比的,就是它有着五百多年的商业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有许多明清时期的老街区,还有许多会馆、公所、钱庄、票号、寺庙遗址,武汉市的第一个教堂,第一个西式学校都在这里,极有开发价值。汉正街正在倾力引进资金,将这些地方或改造、或恢复原貌,使其成为我国古代商业重镇的“博物馆”,让人们在选购商品之余,还能领略到古代大型商埠的历史风貌。

2000年,针对汉正街发展的现状,武汉市桥口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明确了新的市场定位。虽然汉正街难以就地建设生产基地,但这里有两万多家作坊,市场反应速度奇快,只要市场需要什么,这些小作坊当天或第二天就能给你生产出什么;为了解决产业空间问题,他们建立了连接武汉城市圈的服装加工基地,前年,又在汉口西端建成了以加工服务为主的西汉正街、汉正街工业园,使得周围众多企业以汉正街为依托,走上了快速、持续的发展道路。

同时,汉正街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早在几年前,武汉地区的一些大学生就用数码相机到这里选择合适的产品拍照,回去后在网上叫卖,不仅叫座而且叫好。汉正街管委会的同志从这一现象看到了网络信息的巨大作用,并迅速投入资金组建了汉正街商情网。要不了多久,远在天边的商户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很快了解到这里绝大部分商品的信息。

汉正街管委会工委书记陈佑湘说,不久的将来,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将更名为中国汉正街商贸旅游区,这里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传承汉口500年商业历史,体现汉口城市之根的文化街区。

开始为中部崛起发挥市场支点作用

2002年,汉正街市场的销售额为108亿元,到了2006年,一下子超过了200亿元,由汉正街分离到周边街道的交易额也超过了100亿元,仅物业收入就超过了10亿元。一条小小的汉正街解决的就业人口以百万计,联系的企业以十万计,它不仅让许多农村人圆了城市梦,让许多下岗职工圆了致富梦,而且带动了汉川、仙桃等周边城市圈的产业发展。目前,每天进出汉正街的客商在20万到30万人之间,难怪美国纽约州的市政官员听了这个数字后惊得目瞪口呆。

应该说,汉正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市场支点作用,而且这个作用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大。

上一篇: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 下一篇:人民需要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