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免费”

时间:2022-08-14 04:48:17

收发电子邮件,用QQ、MSN聊天,在线看电影、看新闻、听音乐、玩游戏、收发邮件、聊天、购物、炒股、读书、交友……

我们每天习惯于在互联网上生活、工作。但我们很少意识到,这种习惯和依赖,是基于各种免费的服务;我们很少去想,这种免费是否有风险?

“免费”的风险

章晓是在投行工作的白领。外企邮件多,投行更甚,为了方便员工接邮件,公司给每个员工配了一台黑莓手机。黑莓一响,就是有活儿了。

章晓工作中使用的是中国雅虎邮箱。然而4月18日开始,雅虎公司启动邮箱迁移,届时,邮件及相关账户信息都将删除且无法恢复。

“我用中国雅虎邮箱已经快10年了,邮箱里有我所有的同学、朋友、重要客户的联系方式,还有很多舍不得删的私人内容。而且,我的微博、人人、开心网、各大论坛注册时候用的几乎都是这个邮箱,这工程量海了!关键是我这工作性质,一分钟都离不开邮箱。”

中国雅虎的网站上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但在章晓看来,要么只是临时救急且存在安全隐患,要么超级繁琐、专业,要么现有信息必须全部放弃。

章晓几乎要崩溃了……数据显示,中国雅虎邮箱停止服务将影响我国2%的邮箱用户。

如果雅虎的做法算是“不讲理”,那么下面的做法就是违法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智能手机发烧友,可是,稍微有人气一点儿的应用,通常是收费的,于是越狱、破解版软件应运而生。免费的软件,人人都爱,正是掌握了人们的这个心理,国内的一些不良手机制造厂商和应用开发者开始动起了在免费应用上发不义之财的心思。

你是否常常下载到这类免费软件——它也许是个有些无聊的小游戏,也许是图标诱人的,也许是菜谱之类的生活类应用。当你使用时,已经上了某些不法分子的“贼船”!

金山网络信息安全专家李铁军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很多热门的免费游戏或者伪装成热门收费游戏免费版的应用,都会在其应用中植入广告代码。他们也是要生存的。而广告分成是众多开发者最基本的盈利模式。截至2013年5月以来,金山手机毒霸拦截到的被恶意篡改植入恶意广告的软件超过5万个,而最近检测结果显示,将近500个热门安卓游戏被植入了恶意扣费代码。”其中不乏连连看、捕鱼达人秀、泡泡龙等热门游戏。这个执行扣费功能的程序会后网、安装应用软件、接收和发送彩信、根据服务器的指示发送扣费代码,最终令用户损失手机费。

除了用免费引诱用户下载外,为了入侵用户的手机,一些开发商会直接将自己的应用卖到手机大卖场的“刷机”柜台。如果有用户前来刷机,他们就会将这些“免费”的吸费应用植入手机之中;另外一些“更狠”的开发商则会直接在手机的生产环节就偷偷将吸费应用模块植入其中,只要你点,就开始扣费,更恶劣的是,这些内置的应用,用户根本无法删除。

然而,最危险的“免费”并不是“偷钱”,而是“偷隐私”。

具体案例可参照今年年初某著名免费杀毒软件涉嫌窥伺并搜集用户隐私的风波。你以为自己就是杀个毒、扫描一下电脑或者上个网这么简单?你的个人信息已经暴露了!不然你邮箱里的广告邮件和浏览网页上的购物指南怎么会那么“懂”你!

这些涉及隐私的信息还能用来干什么?你知道的是大数据时代轰轰烈烈地来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大数据”都是哪儿搜集来的?大数据公司通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噤声,或者用“随机抓取”糊弄你。一位涉足大数据行业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其实都是通过用户上网记录或者从一些搜集用户信息的公司买来的”

免费=免责!?

当免费的服务影响到了用户的利益时,提供方常常会拿起这样或那样的“免责”作为挡箭牌。免费的服务就能免责吗?为什么一些明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免费服务”屡禁不止?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委员赵占领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网络服务中确实存在各种免费服务。在出现这种临时性的暂停或者终止服务(中国雅虎邮箱关停),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做了明确的提示和说明义务,就不构成违约。但这种说明一般用户是不会去注意的。这就造成了用户维权的困难。此外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界定以及对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法律上一直都是个盲区。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在一些提供免费下载软件或电影、音乐的网站上,携带病毒的现象很常见。但用户的电脑一旦中招,该类网站同样会将责任推给文件上传者。这类网站通常会有免责声明,明确指出该站点提供的下载文件是由网友上传的,出现问题概不负责。

曾经因为点播文件夹杂病毒而背了黑锅的快播软件公司CEO王欣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作为点播技术提供者,快播着实背了不少黑锅。这类下载点播网站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违法成本非常低,但是利润又很高,即使因为侵权或者其他原因被勒令关停了,他们马上就会换个网址重新‘东山再起’,而这类网站通常是狗皮膏药一样的贴满了各类广告,可想而知,点播只是他们的副业。”

而吸费应用的屡禁不止则是上下游勾结的结果。苹果和安卓的应用商店在软件上线时通常是不会对是否存在吸费代码进行审查,而对于扣费利益链条上的几个角色:手机生产企业、应用开发者、SP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来说,这是断财路的事儿,谁都不愿插手去管。

“其实吸费这件事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管理起来并不复杂,你可以控制手机设计方案提供者不把黑心应用植入手机方案,也可以责令SP运营商或者应用商店对上线应用进行筛查。但是这必须是整条产业链形成合力,否则就会出现控制一个环节,最后出现扣费现象时,各个企业互相推卸责任,最后还是用户倒霉。虽然运营商、工信部三令五申要查SP扣费,但是却不见效果,为什么?这就跟整治垃圾短信一样,自己监督自己,其实都是受益者,谁愿意自断财路。”中国移动的一位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2010年的时候,有几家芯片企业搞了一个‘绿色手机联盟’抵制恶意SP吸费,结果大获成功,为什么?因为芯片企业没有从恶意吸费里分到一分钱,他们是干净的。”

保护“虚拟财产”

由免费服务带来的隐患,多半和个人信息、信件、账号、密码之类的安全有关。而造成这类财产被盗后难以维权的主要原因,则在虚拟财产的保护上。

其实,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并非空白。据赵占领介绍,早在2003年,就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制定虚拟财产保护法或者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对虚拟财产的性质、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明确予以规定。目前的法律中虽然对于虚拟财产的归属和利用还没有直接的规定,但已经确认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并且囊括在了物权法规定的“物”之中。“比如,网店就属于虚拟不动产。目前的法律还是能从一定程度上保护虚拟财产安全的,比如调整夫妻虚拟财产纠纷用婚姻法,调整虚拟财产交易用合同法,解决虚拟财产归属和利用用物权法等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单独的虚拟财产保护法就更加明确了,这还有待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佬开始意识到了安全问题,相关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2012年8月24日,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和中国平安的马明哲宣布联手试水互联网金融行业。马明哲说:“地面上的一些保险可以搬到网上去,网络游戏有一定的价值,做保险业务也是蛮新的。”“三马”买保险,即是对虚拟财产保护的一次尝试。

然而,在虚拟财产保护还面临诸多困难。电商分析师李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虚拟财产险种存在认定问题的法律障碍,保监会需要报全国人大法制委,甚至还涉及互联网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工信部等部门的审批。”

上一篇:揭秘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 下一篇:山西吕梁:谁动了农民50年的“四荒”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