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唐山宋水间

时间:2022-08-14 02:35:45

当上古的歌谣在那条潺潺的河边响起,天地间回荡着关关雎鸠的声音;当在水一方的伊人在苍苍蒹葭间荡舟徐回,人们吟唱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于是,华夏的文明便开始发源、汇聚。直至而今,这条泱泱大河已奔腾长流了两千多个春秋,依然生生不息,而它荡涤的却不仅仅是岁月。

如果说《诗经》只是中国文学的一潭源头活水,那么唐诗、宋词便酿成了历史永世的诗篇,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华夏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经久不衰的魅力。

举头望明月,是谁把清辉夹入你的书页?凝神月光下,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个人:寂寞时的他仍可以对月独酌、歌舞徘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惆怅时他仍然可以仰天大笑着放白鹿于青崖,须行即骑访名山。他铿然有声的诗句似乎在告诉我们长风破浪之后,应该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是一个诗人,他的诗名在他的放浪不羁中传耀千古;他也是一个酒者,他自己也说了:唯有饮者留其名。青莲居士就这样在诗与酒中寻找着最佳的结合点。怪不得有人说:“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而王右丞的诗却可以让我们在诗与画的意境中交错留连。悠远的心境使他听不到人语,唯有空山的新雨、空山的桂花让他心旷神怡、钟情不已。这是一位心静如水的“诗佛”。读他的诗,人在画中游还在其次,它空灵的意境和清新的气息足以让人沉醉不知归路。唐诗,让我们在轻轻吟诵间依稀感受到它的魅力,继而在俯仰之间思考人生。

宋代的诗词秉承着唐诗的精华,带着同样生动优美的语言款款走来。它既有关西大汉操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的大气豪放,亦有只合十七八女郎手执红牙板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朦胧。人们一定还记得东坡居士把酒问青天、高歌浪淘尽;也一定还记着他左牵黄、右擎苍,少年般意气挥斥方遒。他是一个豪放者,不仅仅得意时如此,即便在失意时,他也依然慷慨高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声音激荡起有力的回声,响彻在我们心灵的百转千回中。

黄昏的长亭边,柳三变一首《雨霖铃》让人们记住了他的温婉缠绵。古代的读书人向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荣耀。而他,只道了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便一心做起了专业词人,甚至做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有歌柳词”,那么又有谁会去嬉笑他只是执手相看泪眼而无语凝噎?宋词的千种风情也让我们叹为观止!

读唐诗,就仿佛在江南的寻常巷陌中穿行,欣然地发现谁家的院落里一枝红杏出墙来;就仿佛倚靠在朱雀桥头,看远远的夕阳斜照和燕子的低飞呢喃。读宋词,就仿佛看到了稻花香里的丰收年,听到了蛙声一片;就仿佛看到九万里风鹏正举,天际归舟浩荡。

唐风吹来,是诗;宋韵悠长,是词。唐诗与宋词,犹如山与水,一种浑然天成的经典与美丽,铸成了中国文化最灿烂夺目的篇章。这种持久的芬芳,这种永恒的魅力,只适合我们在安静的午后、在氤氲茶香中静静品读、静静感受,而后怡然地栖心于这一片唐山宋水间。

评点

洪方煜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直追上古世界;汉语精华博大精深,渗透民族血液。在一篇短文中如何表现这种不凡的精神与气度?作者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唐诗宋词。李白的飘逸豪迈,王维的幽远清新,苏轼的大江东去,柳永的无语凝噎,演绎了中华文化的千种风情。语言上,文章引用化用诗句诗境娴熟自然,全文灵气四溢,文采飞扬,所有这些,都很好地归结到“栖心唐山宋水间”的标题上,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上一篇:生命力是一种永恒 下一篇:三分秋色两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