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策略谈

时间:2022-08-14 02:35:16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策略谈

【摘 要】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概括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重视解题策略的反思,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 数学;解题;应用题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概括能力。通常情况下,要想解答一个问题,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这需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为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问题的结构。

一、培养学生分析等量关系

的能力

正确的分析等量关系是解答一些应用题的关键。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即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而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只有对题目里的数量间的关系搞清楚,才能够正确地解答出来。而要分析清楚等量关系,首先就是要理解并且熟记一些经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如,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等等。

例如:某公司需要生产54万部手机,前10天平均每天生产了1.5万部,余下的需要在20天完成,问平均每天需要生产多少部?

我们不妨这样提问:

1.要求得平均每天需要生产多少万,必须有哪两个条件?(余下的生产量和余下的时间)

2.用哪个等量关系?(余下的生产量÷余下的时间=平均每天的生产量)

3.余下的生产量在已知条件里面,该怎么求?(总的要生产的量-前10天生产的量=余下需要生产的量)

4.前10天共生产的量也是未知的,该怎么求?(每天生产了1.5万部×10天=前10天一共生产的量)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应用题就是几个等量关系,一步一步地分析其等量关系,就能找到解答的正确途径,然后列式计算。

二、教会学生审题的步骤

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楚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明确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第一步。有些学生一看到文字较多的题目就害怕了,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其次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并建立起相应的数量关系。在应用题中,它的数量关系是通过文字表述呈现出来的,我们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清解答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解题的思路。为了能让学生认真仔细地审题,我们应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如运用条件或问题变换的对比练习、运算方法互逆的对比练习。最后,还要注意复述题意这个环节,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否深入,通过复述可以看出:复述能力提高了,能使认识进一步深化。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题思路并不是单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算法和简便算法,所以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多元化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在看问题时,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例如: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女生有多少人?教学中,不妨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自主解决问题。等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解题途径之后,再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发现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最简单的是:把总人数看成是“单位1”,这就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为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3/5,这样就直接得出了女生的人数是:35×3/5=15(人)。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便于学生掌握真实的解决问题策略,提升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开放题型题的训练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开放题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设出一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著名的和尚分馍,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猜测、假设等策略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以上提到的以外还有很多,如画线段、绘图策略联想相关问题策略,还有关系、传递与反传递、归纳等推理策略。如把一圆柱体木块平均分成完全一样的两份,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圆形的而积。许多学生考虑问题片面,思维单一,认为是增加了两个圆的面积。其实,还可以沿底面直径平均切开,那么切面就是两个长方形。此外,还可以斜切,这样切面就可能是近似椭圆等图形。这样就可以拓宽思维,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上一篇:科学预习单使用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结肠癌多发肝转移肝动脉介入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