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编织甜橙产业振兴梦

时间:2022-08-14 01:13:23

洪江市:编织甜橙产业振兴梦

眼下正是橙子上市的旺季,走进水果市场,成堆的甜橙随处可见,股股清香沁人心脾。馥郁的芳香、甘甜的特性让它成为当下最受消费者追捧的水果之一。

洪江市是甜橙的主要生产地,市场的热销让当地人喜上眉梢,满脸灿烂的果农在甜橙林里忙得正欢,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土地”的洪江市,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当,特别是降雨时空分布与柑桔生长需水期相吻合及柑桔果实发育期昼夜温差近10℃的小气候特点,十分有利于甜橙的生长。甜橙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让洪江市享有 “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冰糖橙第一市”等美称,2010年黔阳脐橙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诸多荣誉为甜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洪江市借此编织甜橙产业的振兴梦,洪江市科技局局长向满红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实施以发展甜橙为主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预计到2014年甜橙产业有一个质的飞跃,25万亩优质甜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及产业化基地将得以开发,项目实施后,农民年收入预计增加6.758亿元,人均增收1850元,市财政年增加税收5783万元。”

农村科技服务市场化

发展势头正旺的洪江甜橙,一路走来,也曾经历风雨。据洪江市沙湾县健康村党支部书记黄彦庆介绍,以前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治,村里的甜橙经常遭遇黄龙病、炭疽病等毁灭性病害,并遭受木虱的侵害,再加上栽培技术的缺乏,当时的脐橙产量极低,果实品质也非常差,因此,掌握必要的防治和栽培技术成了农户最大的愿望。

但长期以来,洪江市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一直沿用“政府全面买单,农民全盘接收”的传统模式,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民的积极性都难以调动,导致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农业产量的提高速度缓慢。技术有了,推广却阻力重重,洪江市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2002年开始,该市大胆创新,全力推进农村科技服务市场化,组建了农村技术市场建设专家服务团,市财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支持农村技术市场建设。

与此同时,创新农村技术市场的运作机制,建立以涉农企业、技术协会为龙头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体系,涉农企业、技术协会以“买技术”的方式上联科研院所,下联基地和农户,与之签订技术中介合同,从中获得回报。黔阳脐橙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开风认为:“这种模式使企业(协会)与科研院所、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流转。纽荷尔脐橙新品种和新技术就是中国柑橘研究所向洪江市脐橙协会提供的,再由脐橙协会把新技术转让给基地和农户。采用新技术和品种后,仅两年时间,全市3000亩脐橙的亩产量由850公斤一跃增至2000公斤。”

农业技术的快速流转也让新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铺开。在健康村,漫山遍野的果树全部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粘虫黄板等物理害虫防治法,而这一技术在以往却鲜为人知。“这样的方法,以前大家都不太清楚,是在协会的推动下才家家实行的。”黄彦庆看到甜橙不再遭受害虫的侵害,甚是高兴。

舞科技魔棒,深度挖掘价值

要发展一个产业,仅靠一个产品抑或一类产品往往难以做大做强,而作为洪江市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大力支持的产业,甜橙产业更不能仅限于甜橙,必须延长甜橙的产业链,才能综合利用,深度挖掘价值。

产业发展的要求让洪江市没有了退路,开始为延伸甜橙产业链而奔走呼号。在科技的引领下,洪江人发现了甜橙落果的价值,从中提取的橙皮甙成了比成熟果实更具价值的医药原料中间体,昔日的废弃材料转身成了香饽饽。落果的利用大大减少了浪费,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湖南博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兴云告诉记者,落果每公斤的收购价为14元,公司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了近2000万元的收入。而以生产重质橙皮甙、轻质橙皮甙等系列产品为主的博特公司如今也成了洪江市大力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生产橙皮甙系列产品为主的“冷去杂一步法、提取高纯度橙皮甙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连续四年获湖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我们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已经生产,第二代产品的研发也已经进入成熟期,正在大力研发第三代产品。”说起公司的研况,黄兴云言语间充满了自豪。目前,公司正抓住总公司西班牙费雷尔公司实施橙皮甙生产战略转移的机遇,横向纵向两方面拉长产业链条,由生产医药原料中间体向医药成品过渡。

农业是靠天吃饭,收成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但收成好,市场价格却并不一定好。还有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在发挥作用,一旦产品供过于求,农户手中的甜橙就成了滞销品。因此,对甜橙进行深加工成了甜橙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近年来,洪江市通过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大力推进甜橙加工企业的发展。据了解,仅2011年鲜果加工处理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达1.5亿元。作为洪江市甜橙加工的老大哥,湖南大红橙业有限公司在推动洪江市甜橙加工水平提升方面功不可没,实现了从鲜果到浓缩果汁自动化封闭式生产。“公司要持续进行技术攻关,预计在2至3年间实现加工甜橙24万吨,生产橙汁2万吨,果胶300吨,实现销售收入2.93亿元。”对这样的目标,总经理梁卫东充满了信心。

与绿色结缘,打造金字招牌

“洪江市由于拥有独特气候、土壤、培管等因素,甜橙具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脆嫩化渣、落口消融、回味清香、色泽艳丽等突出的优点,品质非常好。”向开风娓娓道来。但这样一种质量上乘的甜橙,在市场上却鲜有名气,平时也只能在农博会上出出风头。

农博会的受宠,市场上的无名,让洪江市脐橙协会在兴奋之余,也多了一些思考。洪江甜橙何去何从?是简单地将这一产业交给“市场”,任果农在风浪中搏击,还是发挥作用,护航把舵,促使甜橙产业发展壮大?抉择之中,洪江市选择了后者。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实施统一的生产、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宣传,才能将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产业,覆盖面和受益面才会更广。

为实现甜橙标准化生产,洪江市专门制定系列生产技术规程,并编写了《洪江市甜橙果园管理月历》等作为甜橙加工和营销的操作指南。为使产品进入高端果品市场,洪江市更是严把质量关,不仅在全国率先使用橙类自动选果分级技术、光敏糖度选果分级技术,解决商品果个头不匀、内在品质不一、果面不清洁、色彩不亮丽等问题,还对出售的甜橙进行全程追溯,一旦出现问题,可直接根据甜橙上面的标签进行查询。

面对农产品绿色消费潮,洪江市将目光瞄准了绿色甜橙,对甜橙实行绿色管理,用有机化肥取代之前的无机化肥,并形成绿色优质甜橙综合高产生产技术体系,进行示范推广。该市所实施的无公害生产和绿色食品生产,率先在全省通过A级绿色食品产品认证,目前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有10万亩,通过A级绿色食品产地认定的有1.4万亩。

通过抓品种、抓品质、抓标准,洪江市“黔阳牌”优质甜橙的品牌优势逐渐凸显,先后荣获国家级“十大金字招牌”,并在全国10多个大城市销售。

漫山遍野的甜橙不仅装扮了洪江市这方沃土,更致富了一方百姓,成了群众奔小康的“绿色银行”。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甜橙必将为洪江市添加更为靓丽的色彩,甜橙产业振兴梦的实现也将为期不远。

上一篇:5人敢死队揭秘《仙侠世界》四大副本 下一篇:WCDMA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