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8-14 12:24:07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以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为例,通过对构建工学结合框架下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以就业为导向”已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进行介绍和对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思路。

1 高职就业形势现状

2013年内蒙古2013届高职高生毕业生总数为59445人。毕业生求职择业趋于稳定化,心态总体理性化、实际化。由于对就业环境的担忧,毕业生求职意向更加趋于求稳,热衷于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选择意向较弱,仅占毕业生总数的20%。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毕业生多数面向区内择业,特别是集中于呼市、包头和鄂尔多斯等区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由于物价上涨和生活压力加大,毕业生在就业薪酬方面的心态开始趋于理性化,对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可以理性看待,尤其开始重视各项保险费用的缴纳。

2 高职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中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大众化教育的受众表现出学习需求多样化和谋生吃饭务实化的特点,使得传统学科体系下的精英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大众化教育条件下的学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考试恐慌症、自信心和自律意识差、厌倦理论学习等问题,导致无法安心在传统的课堂里学习,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龙头的教学模式难以为继。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生存发展来看,定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我们现有的过分依赖理论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从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现象,这说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变革,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努力的方向;从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比较优势来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供师生选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掌握需要的理论知识,但在学校及企业中有教师指导的技能训练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社团活动是社会及家庭不能提供的,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利用和发扬学校的这两大优势。可见,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3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体现“以技能教育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知识为支撑”的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牢牢把握核心技能,从而达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满足企业要求,提升就业质量。

3.1 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或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煤化工企业中技术岗位及岗位群做为教学重点,通过煤分析、煤焦化、煤液化及化工安全为主线,煤气化为专业提升,设计出适合煤化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2 教学模块及内容选择

按专业特点确定四大教学模块,分别为基础与人文素养模块、素质拓展模块、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技能竞赛模块、专业技能与知识模块,突出核心技能,兼顾理论基础。

3.3 教学任务的实施

3.3.1 教学改革的组织工作

组建煤化工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包括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调研煤化工企业实际岗位共同制定教学任务;开发教学内容,制定项目任务书。

3.3.2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做”合一,改革原有教学形式,将课堂放到实训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企业现场,促进职业素质养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团队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3.3.3 模拟工作环境,实现企业化管理

根据任务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使学生有深入工作现场的感觉;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推行班前会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3.3.4 探索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建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同时考核知识、能力、技能的方法和综合评分方法。1)考核内容。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内容体系,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核方法。应根据模块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仿真操作考试;技能操作考试;撰写调研报告;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思路等。

3.4 改革效果

通过对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1)学生操作技能明显提高,良好习惯逐渐养成。2)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3)学生的满意度提高。4)学生团队意识增强。5)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有较大提高。模块式教学是高等学校适应形势发展,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必然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赞同和拥护。

4 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如何能在与其他院校的学生同场竞技中获得就业优势?拼的就是自身的技能,拼的就是对岗位的熟悉度及其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取得“双证书”,除了学历证书之外,学院结合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任职能力需要,以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取的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拿到学历证书后去求职时有别于普通本科毕业生职业任职资格“名片”。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教发展的必然选择。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就受欢迎,学校发展就快。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就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加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将使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希望之路。科学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尽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希望之路。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多数人的强烈愿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率的高低,对社会稳定以及缩小贫富差距都有直接影响。“以就业为导向”是对毕业生意愿的直接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的间接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玮,谭继嵩.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2]武雪周.高职院校就业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9.

[3]罗群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1.

[4]李黎明.从招生就业谈高职教学改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5]黄祥,丁建石.新时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3,1.

上一篇:转化:让你的构思更精巧 下一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模式创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