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德:“农科教结合”路上的擎旗人

时间:2022-08-13 11:50:23

刘光德,重庆市农业学校校长,教授、博士。1983年,他从绵阳农专毕业后,先后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管理工作,担任过农业局副局长、团委书记。1993年起,先后担任过重庆市种子公司经理,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主任等职务。2004年进入西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到重庆市农业学校担任校长,开始从事农业科研教育工作。2012年4月,他成为重庆职业教育领域仅有的四位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之一。

2012年5月17日上午,重庆市农业学校会议室里,校长刘光德向校中心组成员传达了《张德江书记在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的最新精神,要求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内容,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加强按市场需求办学,帮助学生学有所长,就业有保障。在统筹城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背景下,身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一校之长的刘光德既看到了机遇,也意识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挑战。

回顾他任农校校长以来的这几年,刘光德说:“基本可概括为困惑、艰辛、开拓、发展,这既是我的心路历程,也是学校的发展缩影。”

2006年初到农校时,呈现在刘光德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场景:2300余人的办学规模;简陋甚至有些破败、数量严重不足的校舍环境;满足于纵比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教职员工队伍;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完成毕业生安置……

面对这种局面,他感到一丝沮丧、一丝困惑。“我的命运好像总是同农业系统濒临绝境的单位联系在一起的。”刘光德笑笑说。当年,重庆市种子经营管理一片混乱,重庆市种子公司成为全国三流水平的种子公司,刘光德上任了,3年摸爬滚打,把重庆市种子公司建成了全国一流种子公司;在公司效益最好的时候,他被派到最困难的农环站,又是3年艰难改革,农环站成为了全国一流示范站。如今,他又到了问题不断和困难多多的农校。

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刘光德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农校的出路在哪里?以农校为代表的农业职业教育的未来又在哪里?

他的回答是四个字:改革创新!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农校建设和发展中,一定要“用过程锻炼人,用事实教育人,用结果说服人,用发展凝聚人”。

经过近一个月的仔细思考和深入调研后,刘光德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校职工大会。在会上,他明确地提出了“农校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农校要加快发展,就必须痛下决心:将农校原有的‘坛坛罐罐’都砸掉,将原有的条条框框都打破”的要求,同时,庄重地向全体教职员工提出“学校办得好不好,责任在校长!学生教得好不好,责任在教师!”的口号,吹响了带领农校改革奋进的号角。

此后,刘光德带领整个班子着手认真反思农校的发展历史,梳理未来发展思路,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协调外部发展环境,争取更多支持与关注。提出了“培养人才,服务‘三农’”的根本要求,确立了“立足行业,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加快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了打造全国一流示范农业中职学校和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农业职业教育高地两大目标。

作为一名专家型校长,刘光德教授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校行政管理有效结合了起来。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深入实施了“抓学习、抓建设、抓管理、抓改革、抓创新”工程,在短短的4年时间中,学校“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特色凸显;招生规模连续4年保持在4000人左右,办学质量有了新提升,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由一所明不见经传的三流学校一跃成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标杆学校和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界的一朵艳丽奇葩。

学校还与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院校构建了“中专升专科、本科”渠道。目前,学校正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筹建重庆农业高职学院。

·对话·

《今日教育》:您心目中的教育家形象是什么?

刘光德:个人以为,未来的教育家首先应热爱教育、懂得教育、能站在教育第一线,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德师风、高深的理论学识、优秀的科研成果、大胆的开拓精神和超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示范作用。我深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但这样的教育家形象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终身追求的目标。

《今日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后,您准备从哪些方面努力?

刘光德:在倍感荣幸之余,我觉得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我将充分利用“未来教育家”专项培训平台,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发挥个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植入农校的发展建设与人才培养中,以学养用,学以致用,从提高领导能力、优化师资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就业层次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校的全面发展。能否成为教育家,我个人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学校共荣辱,与老师共发展,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造社会可用之材,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事,这才是我最为关心,也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

《今日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您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成长?

刘光德:要真正实现农校的跨越式发展,教师学识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关键,这既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吸引生源的重要抓手。这方面,我个人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供本校老师参考和借鉴。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推进“走出去,请进来”政策。

上一篇:一场败仗,让冠军受伤 下一篇:黄兴力:“星光教育”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