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

时间:2022-08-13 11:13:36

论《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

摘要:《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对资本运动规律的一种整体分析,具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的整体性结构。社会主义运动一百多年的发展,不论是高潮还是低谷,大部分都源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或涉及这个理论,富于战斗精神的几代人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中发现了武器,这个武器在反对资本主义和克服经济危机的战斗中总是发挥着巨大指导力量。《资本论》及其手稿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以独特视角全面分析西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问题。把对西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建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危机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资本论》;手稿;经济危机理论;整体性理论

中图分类号:F01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4-006-07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对资本运动规律的一种整体分析,具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的整体性结构,但是,过去很多研究者只把《资本论》第三卷的某些有关章节看作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从而得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的结论。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是贯穿于他的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的。要认识目前西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探索应对这些危机的科学方法,有必要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做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一、《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整体性的形成和结构

在18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只能在矛盾不断尖锐化和比例不断被破坏的运动中进行。恩格斯在他早期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批驳了当時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对经济危机可能性的否定,他指出:“经济学家用他那绝妙的供求理论来证明‘生产绝不会过多’,但实践却用商业危机来驳斥他,这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研究了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各种比例关系问题,发现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替”。

随着研究的深化,马克思逐步形成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结构的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表达了要对社会问题做整体分析的想法。在1840年代后期,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形而上学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時又提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单凭主观臆断的“运动、顺序和時间的逻辑”,根本无法理解这一切客观存在的“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1857年下半年,马克思尝试建立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开始撰写事实上是《资本论》第一部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他从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的辩证关系研究入手,对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很多问题做出了卓越探索。

在马克思之前,许多经济学家已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范畴作过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缺乏整体性,只从想像的孤立个体出发,或者把这些范畴并列起来,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变成一个无時间秩序的非历史的过程;或者把这些范畴割裂开来,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成为各环节互不关联的孤立过程。马克思是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客观地看作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以整体视角探讨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他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都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这就改变了经济学思想史上以孤立的个人为研究出发点的传统视角。

马克思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后,马克思又相继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并在这些《资本论》手稿的基础上,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的第一、二版和法文版,写作了关于《资本论》第二卷的许多手稿等等,使《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不断完善。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依据马克思遗稿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最终形成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结构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整体性结构极其珍视。1866年2月20日,当马克思刚刚写完《资本论》初稿的時候,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亲爱的,你明白,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是单个的德国人完全可以承认的,因为这决不是他的功绩,而是全民族的功绩。”

1867年8月23日,《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前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我祝贺你,只是由于你把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放在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联系之中,因此完满地使这些问题变得简单和相当清楚。我还祝贺你,实际上出色地叙述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这个问题在这里第一次得到充分而又互相联系的叙述。”《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理论的结构,是马克思留给世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一个宝贵遗产,它为全面理解经济危机的内在机理和化解途径,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始终结合着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時代特征,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论述了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这种整体性理论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怎样在矛盾中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怎样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必将让位给同生产力性质相适合的新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上一篇:国际经验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下一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