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挑战

时间:2022-08-13 10:50:40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挑战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普遍实施,如果说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精简、增加、渗透”的加减运算的话,那么新世纪的这次课程改革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教学观念上的革命运动。我们应当认真面对,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去。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至少对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与挑战:

1.持续终身的学习理念。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要求,其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及评价方式都对数学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1 从思维方式上看:要尽快从封闭性思维向开放性思维转化,从习常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化。

1.2 从教学手段上看:要逐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把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3 要高瞻远瞩,多学习理论知识,特别是要重视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1.4 要注重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要注意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与数学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尝试进行实践课、活动课、研究课等开放性教学并能及时积累经验,将之持续发展。

1.5 要多参与课题研究,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升华为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再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1.6 要学会向学生学习,善于接受学生的影响,向每一个孩子学习,把学生看作自己的老师,这也是数学新课程教育观念变革的焦点课题。古人云:“师不一定贤于弟子”,就是这个道理。

2.以人为本的教学行为。新数学课程标准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它所倡导的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其中明确提出了“数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确立数学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2.1 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可以说明:宽松的教育,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民主平等教育,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 面向全体学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不同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突出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思想。当然,在高中阶段应更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公正无私的爱心。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早就在数学教育界中提出、确定,被众多数学教育者不断从多角度、多层面加以研究,但总是收效甚微,也许是因为教师的观念陈旧,也许是因为升学制度的牵制,也许是因为评价制度的不够完善,总之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2.4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主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一个教师主导什么、怎样主导,直接影响着能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两者密不可分。然如何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一直极少有人去深入研究,结合数学新课程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教师的导必须适时、适度,可以精心设计好,可以随机而导、见缝插针,但不管怎样,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说竞争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生存本领(其实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合作则是现代社会更为重要、必须学习和形成的发展的本领。许多走上社会后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发现,在工作中,他们缺乏的不是记忆、独立思考、想象、动手实验方面的能力,而是组织、协调、与人合作共同做事的能力,包括说服他人、沟通协商让步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切磋、讨论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相互协作。

3.与时俱进的施教能力。由于新课程标准中内容的要求与改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大胆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利因子,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开拓进取,提高全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1 把握新教材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学生学起来又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却又增加了一些有广泛应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新知识。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

3.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体的说,应具备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的能力,有选择课件的能力,有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3 因材施教的能力。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大学升学率的提高,读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努力去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3.4 开放创新的教学能力。数学开放教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热点和数学教学新趋势,这种教学新模式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自主需求浓,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提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创新的实践能力已是迫在眉睫。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师应及早认清教学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各方面能力,与数学新课程改革共成长,同发展!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提高《车工工艺学》教学效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