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妙想立意成文

时间:2022-08-13 09:51:02

【真题再现】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综观2013年全国17道高考作文题,可以说是材料作文一统天下,而以诗歌作为作文材料的仅有福建一例。个中原因,也许是诗歌材料含义的多向性和抽象性,很容易难倒考生。因此命题者一向很慎用此类材料。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里,我们尝试用“抓三主要”的方法来剖析这道作文题。所谓“三主要”,就是主要对象、主要关系、主要倾向。

一、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

此次高考作文材料用的是顾城的《忧天》,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的理解,含义深远,又富有生活气息,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保证能让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从材料后面的作文提示“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这句话,我们就应感受到这会是一道富含哲理的材料作文题。挖掘材料,弄懂材料提供的哲理信息,找到与写作相契合的感悟点,一切就好办了。下面我们就用“抓三主要”的方法来谈审题立意。

二、解题思路分析

1.主要对象(意象)“我”、“夜空”、“流星”、“这种‘自由’”、“树根”、“地层”等。

2.主要关系:由这些对象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1)“我”与夜空、流星――不能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2)“我”与这种“自由”――拒绝这种“自由”。(3)“我”与树根、地层――扎根地层。

3.主要倾向:材料中带有情感的关键句。(1)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2)为了拒绝这种“自由”。(3)深深地扎进地层。

4.拟题指导:“三主要”明确后,拟题就水到渠成了,笔者把材料作文的拟题方法归结为“就地取材、优化整合”。

每一对“主要关系”结合相关的“主要倾向”,都可以整合出一个立意角度。具体操作如下:

(1)整合“我与夜空、流星――不能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和“我与这种‘自由’――拒绝这种自由”,就可以得出一种命意:不能追求像流星那种无依无附的自由。进一步可以拟出如下题目:《谈自由》《自由与约束》《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化要不得》《我行我素势必头撞南墙》《我不是流星》等。

(2)整合“我与树根、地层――扎根地层”就可以得出另一种命意:根基的重要性。由此可以拟出题目:《根深才能叶茂》《把根留住》《树高千丈也忘不了根》《接地气才能有底气》等。

当然,立意角度还远不止这些,一千个考生就会有一千种解读,评卷人也不能先入为主、自设最佳角度,而把考生的个性解读拒之于千里之外。其实,只要不脱离材料,又能自圆其说的作文,都是可以的。

5.文体特征:题好一半文,拟出一个好题目,文章写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根据题目的内涵,参照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特长喜好确定文体。要发表见解就写成议论文,要抒感就写成记叙文。其实有的题目本身的文体特征就一目了然。比如题目《谈自由》,就明摆着得写成议论文。写作思路可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作“自由是什么”“为什么要自由”“怎样获得真正的自由”这样的“三追问”。思路有了,文体特征也就明显了。

三、题目的拓展延伸与变式分析

类似2013年福建高考这种诗歌类材料作文,近几年还有一道,是安徽2010年高考作文题:以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为材料的诗歌类材料作文。考生写作应先从诗中提取诸如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找准位置等哲理来命意写作。

总之,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要先找出诗中的意象,形成“三主要”,尤其是找准诗中关键句来领悟哲理,再立意成文,才保准不偏题、跑题。否则,“半壁江山”就要葬送在自己手里。

四、反思及感悟

诗歌类材料作文虽不多见,但也不能心存侥幸,不做训练。因此,在2014年作文复习备考中,我们既要做好故事类、名言类等文字类材料作文的训练,还得做好诗歌类材料作文的训练,甚至还得注意图画类材料作文的训练。做到不留死角,百战不殆。

上一篇:口语、汉字,怎么教? 下一篇:Word 2003常用的编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