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下的中职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13 09:38:11

对话理论下的中职语文教学

摘要:针对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从对话理论出发探讨教学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对话;文本;中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68-03

人类正逐渐步入对话时代,对话取代对抗成为人们实现各方利益的有效方略,甚至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这种时代精神的驱动下,对话必然在教育领域中有所渗透,丰富着教育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实,远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与其弟子柏拉图通过对话,阐发了智者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追问。我国古代教育大家孔子也有把对话运用到教学中的范例。作为新课改亮点之一的对话教学同样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主流,其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与普通中学相比,中职语文教学长期面临较为尴尬的境地。受生源限制,步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较被动,而被视为与职业发展无关的语文也不受重视。因此,传统重知识而轻能力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中职语文课堂。据悉,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借鉴国外成果,从实践经验出发,初步确定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体系框架。在确定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中,占首要位置的便是交流表达能力,这完全不是偶然。交流表达能力是任何职业或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必须依靠语文教学的实施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以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为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能力发展转变,强调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锻炼成具有开放性思维的新时代人才。在此宗旨下,“对话教学”为中职语文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路。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对话氛围”

对话教学首先强调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巴赫金说:“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应该尊重对方,因为任何人都是有价值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教而学生学,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而“对话”教学需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支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文本的对话权利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交流对文本的认知、感悟、体验、质疑、批判,师生在课堂中没有尊卑优劣之分,只有平等对话沟通。因此,教师要抛开功利心,与学生真诚面对,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使自己成为学生对话中的一员,以学习者的姿态参与学生的对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于自己的见解,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师生间取得心灵的沟通。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对话”时须经常性地鼓励、引导学生,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禁锢学生,即使学生的回答沾一点儿边,也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平等对话,促使他们打开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真诚地拥抱语文课堂,在民主互动中使对话更加丰富、完善,从而获得对语文、对生命的个性化体验与感悟。

二、重塑学生自信,创设积极“对话心理”

职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加上外界对职校教育存在歧视,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心造成学生与老师有一定的隔阂,导致学生很难与老师坦诚地交流,在教学中表现得更加被动,不愿参与课堂对话。另外,部分学生即使对文本有独特见解,也担心说出来会贻笑大方,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障碍,越怕说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怕说,造成恶性循环。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消除学生的各种顾虑,唤醒学生的对话意识,由浅入深,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和热情:①创设课文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例如,教授《渴生者》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地震场景,让学生在房屋倒塌生命进入绝境时与自己对话,与身边人对话,促使他们更热爱生命、珍惜生命;②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设问,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把,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催化剂。当然,对于中职生要把握问题的难度,注意由浅入深的对话引导。一步步逼近文章的主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只有学生参与课堂,才能让“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从文本出发,架构多种“对话形式”

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也是创造、生成的教学。它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即教学相长的境界。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即文本的中心地位,提出“大语文”概念。对话教学存在多重对话关系,有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等。笔者看来,一切对话应从文本出发,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以课内教学为核心,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堂扩大到课外,乃至整个社会,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

1. 文本对话。文本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即文本)进行“聚会”的活动。文本解读是语文交际者的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各自的阅历、动机、信念、特质、能力、眼光等的不同,即使对同一文本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语文阅读教学注重个人的独特感受,但不能没有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备好课,在充分了解并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应随自己的理解而任意发挥。例如,《荷塘月色》一中把“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解读为和妻子有矛盾了,这样的教学就有失偏颇。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可以指学生熟读课文后产生感悟,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对他们要以鼓励、赞扬为主。

上一篇: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浅议高职学生“五观”教育的模式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