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实验教学

时间:2022-08-13 09:31:10

新课程环境下实验教学

【摘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实施已两年了,两年来,作为新课改内容中的物化生实验教学在课程的开设、教师队伍的建设、装备的改进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实验教学的实施还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制度保障不够、师资缺乏、教学有效性不高、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因此,各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对课程的认识,加强管理,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和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Abstract】Myprovincecommonseniorhighschoolnewthelessonhavealreadychangeimplementfortwoyears,twointhelastyears,conductandactionsnewthelessonchangethethinginthecontentstoturntolivingexperimentteachingatcourseofsetup,teacher''''stroopsofconstruction,materialofimprovementandteachingresearchetc.allhaveverybigofexaltation.ButallowofnowhattoneglectBE,experimentteachingofimplementstillfacebudgetdevotionshortage,systemguaranteenotenough,shortageofteachers,teachingusefulnessnotGao,evaluationsystemnotsoundetc.difficultyandproblem.Therefore,eachsectionandschoolwanttobefurtherregulartocourseofunderstanding,strengthenmanagement,thencanrealizationexperimentteachingofthenormturn,normalizationwithkeeponturndevelopment.

【Keywords】Newcourse;Experimentteaching;Teachingpresentcondition;Problemandcounterplan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自然和自我的责任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受陈旧的课程理念和学科教学中心论的影响,我国的实验教学严重滞后,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师资缺乏,教学方法和模式呆板僵化,社会支持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中学生的实验技能明显不足,学生学习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国家在2001年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现代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2007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踏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目前我省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是什么,面临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为了摸清这些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省教育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对本研究的一些说明

2.1课题概念的界定。实验教学主要指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

2.2研究的内容。新课程环境下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2.3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

2.4调查对象、工具。我们首先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一些资料,然后设计了问卷和和访谈问题。对于学校的教师、领导、管理人员及学生,我们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办法;对于各地的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家长、及社区管理人员,我们主要采用座谈和访谈的形式。对于学校的一些硬件建设,我们还专门进入实验室、器材室、专用教室等活动场地进行考察、测量和计算。

2.5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问卷调查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于2009年2月底设计了第一份调查问卷,向参加陕西省高中校长研训班的高中校长发放了课题调查问卷300份;第二阶段,我们于2009年3月份对第一阶段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种,每种问卷采用选择题(包括多选)、填空题、简答题三种类型。设计问卷时主要从政策执行、领导管理、硬件建设、师资建设(包括师资水平、管理及培训)、教学(学习)现状及效果、教学评价、制度管理、保障措施、问题及建议等几个维度设计问题,力图全面了解目前各个学校的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9年6月2日至20日,我们分别调查陕北高中5所,关中和陕南各7所,共19所学校,其中省级标准化高中7所,市级标准化高中6所,普通高中6所。对每所被调查学校的理化生教师、实验员以及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我们原则上鼓励全部参加;对于学生,每所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各随机抽样60人,共120人。发放问卷2890份,回收问卷2525份,有效问卷为2345份。同时我们走访政府教育管理人员95人,家长356人,社区管理人员128人,并做了访谈笔记。

3.新课程环境下我省高中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

3.1师资情况。

3.1.1年龄和学历。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的教师居多;92%以上的实验员的学历都达到了大专以上,基本上能满足高中实验教学的要求,但实验员数量不达标,特别是专职实验员比较缺乏。

3.1.2技能与培训。问卷统计显示,有16.22%的理化生授课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缺乏指导与培训,尤其对专职实验员基本上没有培训,实验员更多的是承担仪器保管的作用。

3.2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95%的高中都有单独的理化生实验室,但个别农村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却各只有一间房;现有实验室的设备、器材和药品普遍短缺,而且更新不及时,实验教学指导用书偏少,实验室档案管理不完善、不规范;85.74%的学生认为实验室仅在实验课时对学生开放,说明实验室使用率较低。

3.3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在调查“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教师的处理方式”时,问卷统计中显示有29.82%的学生回答是“简单的学生演示,复杂的老师演示”;有35.91%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材安排摆放仪器,学生做验证性实验”;只有8.82%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并充分进行自主探究,老师只进行帮助指点”。由此可见,目前的实验教学是:重理论,轻实验;重验证,轻探索;重结果,轻规范;学生的创造、探究能力得不到发展。

3.4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在座谈中,许多老师认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较多,而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很少;而且由于缺乏专家指导和理论引领,教师想成为研究型教师比较困难,所以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普遍较低。

3.5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与制度。在问及“你校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时,问卷统计中显示,学生回答“以试卷分数和实验技能测试成绩为准”的达41.90%,教师达52.51%。由此可以看出:新的评价体系不健全、以书面测试为主,对学生实验的过程和动手实践能力考查不够,需继续完善。

4.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教师队伍建设。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实验教师的配备不及时,编制和职称认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落实,导致专职实验教师数量不足;由于师训部门对实验员的培训不重视,甚至有些培训中就没有这门科目,或者培训只是走形式,所以实验教师的技能不高。

4.2实验室建设和使用。对照《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调查中发现实验室的数量不足,药品短缺,实验设备和器材没有增加和添置,有些设备器材已老化,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各学校经费紧张,领导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和督促不力。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学校由于经济、师资力量、管理水平不同等原因,在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差异较大:城市中学、经济发达地区、级别高的学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较高、较规范;而农村中学、经济欠发达地区、级别低的学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较低、不规范。

4.3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学生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心理指导,导致教学方法与模式单一,加之教师担心做实验浪费学生时间,进而影响高考成绩,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缺乏创新。

4.4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由于有些实验教师对国内外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关注不够,加之教师平时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不够,研究意识淡漠,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同时由于教研部门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重视,对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从而导致了科研型实验教师偏少。

4.5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与制度。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课改还处于摸索状态,实验教学评价制度还没有健全、完善,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对实验教学进行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将学生实验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没有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也没有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去。

5.新课程环境下对高中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通过这次理化生实验教学的调查,我们已经感觉到实验教学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供教育行政部门、课程制定部门、教研部门、师训部门以及学校参考,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

5.1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及时解决实验教师的编制和职称认定问题,督促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实验专职教师;切实做好实验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将培训的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之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使实验教师更好地掌握普通高中各学科实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并对其教学技能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奖评,帮助和督促教师开展好实验教学。

5.2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按照《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的标准配齐实验室及探究室的设施、设备、器材、药品等工具,结合新课程的需要,我们必须尽快配备适合新课程的仪器设备:

首先,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密切联系,尽早制定出新课程标准下的仪器装备目录。在管好、用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能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和药品。同时要制定原有配备仪器的再利用指导意见,让放在仪器室的仪器重新发挥作用。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新课程环境下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特别是平时闲置的器材,自制教具,设计开发出新的实验。或者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进行合理改进,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充实实验教学项目,努力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第三,组织省内外专家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以指导学校的实验教学,同时鼓励学校自编实验教学校本教材,不断更新实验手段;学校还要高度关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加强高压电源、危险性物品、放射性材料的管理,加强消防以及发生伤害的应急性措施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与防范,将实验环境的安全、环保落到实处。

5.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目前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中都有实验内容,教师平时的测验中也经常涉及实验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对原有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进行大胆改革创新;还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发展与创新,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5.4实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成立活动小组,观察实验、实物、模型,并动手去做实物标本、水果电池等;收集查阅资料,了解理、化、生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科学发展的前沿事物,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开展讨论(辩论)会,讨论各学科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5.5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与制度。笔试是教师的主要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实验教学的另一种评价方式是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在高考中渗透实验技能的考核,使实验试题不再是课本中的实验,而是一个全新的情境,考查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5.6改进新课标对理化生实验的要求。新课标中没有明确划分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目的是让学校做更多的实验,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学生实验几乎都可开可不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课程标准制定部门应该现实一点,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以及基础教育的现状,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列出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按照新课标统一进行配备仪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学校在新课标没有明确实验类别的时候,无法制定实验教学计划,老师也就无法开设实验。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当代教师师德教育 下一篇:互动性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