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老师乐趣多

时间:2022-08-13 07:31:34

“三多”老师乐趣多

她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师,先后教过语文、计算机、社会等课程,当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后,便成了一名科技老师。

在学生眼中,她又很不寻常,是独一无二的“三多”老师:玩具多,她神奇的“口袋”里装满了各种科技玩具,经常会拿出来和学生一起玩;故事多,她总能把枯燥乏味的科学原理编成有趣的故事;表扬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肯定。

她就是广东省大良实验小学的吴向红老师,虽是半路出家,却全身心致力于科学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她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也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区级奖项,其中《顺德地区固体垃圾的调查与研究》荣获第二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这是目前顺德区学生类项目获得的最高奖项。

2007年,梦想着登上大舞台的吴向红应聘到大良实验小学担任专职科技老师,从此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程。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有关科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缺少经验的她来说,都是陌生的。幸好,她遇到了经验丰富的专职科技老师――罗敏,并跟着他从头学起,做起了“大跟班”。

每周,吴向红都会跟着罗老师上两节科技兴趣班的课,并帮着准备材料和管理学生,接着便和学生们一起动手操作,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像其他学生一样向罗老师虚心请教。就这样,她学会了做皮筋飞机和四驱车。

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吴向红又利用课余时间跟着少年宫的科技老师上航模课,帮着带队参加各种类型的航模训练和比赛。

跟在老师身后做“大跟班”时间长了,她跟学生接触的机会也变多了,慢慢地就和学生们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将自己做好的科技玩具――四驱车、航模、飞机等带到课堂上和他们一起玩。

后来,在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她还经常拿这些玩具当教具呢。

科学课对学生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要想让每堂课都生动有趣,还是得花点功夫。

在这方面,吴向红可是个高手,她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将科学知识编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将教室变成小剧场,自导自演,让难懂的科学原理瞬间变得有趣。

有一次在课堂上讲到沙漠环境的时候,吴向红对学生们说,沙漠中有一种植物叫“骆驼刺”,它的根非常独特,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能在很大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学生们虽然知道根系庞大是因为缺水的原因,但不明白为什么扎得深就能吸收更多的水。

于是,吴向红就扮成一棵骆驼刺,一边演示下雨的时候它是如何吸收深处的水,一边以骆驼刺的口吻阐述其中的科学原理,逗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也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

说到树皮被破坏后为什么会长疤时,吴向红就把教室比喻成一棵大树,把中间的走道比喻成导管或筛管,让学生们扮演输送养分的细胞。这样,植物如何输送营养和水分、营养堆积在树皮伤口处形成疤痕的科学原理,就一目了然了。

大良实验小学在2010年成立了千里马成长体验营,在这个体验营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加入某一个分营,而负责社区服务营具体工作的吴向红就成了发现和培养千里马的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过,她这个伯乐跟其他的伯乐不一样,在她眼中,每个学生都有个性,都是难得的千里马。她说:“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思想,而不是磨掉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变成一个模子的‘优良产品’。”

为了更好地培养千里马,她经常利用课后和周末的时间,带着学生们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前,她会讲明实践活动的重点,并让学生们做一份调查问卷。接着,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向他人进行问卷调查,便用角色演示的方法让一个学生扮演被调查对象,另一个学生采访他。活动结束后,她还会认真点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填写评价表。

在这些千里马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郑力凡。这个小个子的家伙脸圆圆的,是个十足的捣蛋分子,不做作业,经常和同学打架,科技思维却非常独特。

第一次与郑力凡见面时,吴向红将问题“佛不是来自宇宙,而是来自地球,对吗”抛给他,没想到他的回答与吴向红心中的答案一模一样,令她刮目相看。

之后,他的表现更是带来了不少惊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他的建议最有建设性;在发明创新制作活动中,他的想法最稀奇古怪;当记者来采访时,他滔滔不绝地描绘了未来宏大的固体垃圾处理设想蓝图。而且,他还曾经跟老师探讨核聚变和核裂变呢。

一转眼,在大良实验小学已经工作6年了,回想这几年的时光,吴向红感慨不已,并表示会一如既往地给学生们传递科技正能量:“不管接受创新教育的孩子有多少,不管孩子接受的创新理念是否深奥,我都会在他们心中种下发明创新的种子,并用心浇水、施肥,相信小芽总会长成大树的。”

上一篇:老赵头的快乐颂 下一篇:粤菜“龙虎斗”探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