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单骑上学路

时间:2022-08-13 06:18:58

万里单骑上学路

至少从外貌上,李凯超已经和其他大学新生没有区别:他双肘的伤口已经愈合,黝黑的肤色几近褪去,脸上因为戴安全帽和眼镜造成的深浅不一的晒痕也已完全消失。只有推着爱车出现在校园里时,李凯超才会引得周围人的侧目和议论。

很多同学通过学校网站上的新闻得知,这个少年是从家乡新疆克拉玛依一路骑行到上海报到的,全程走了5000多公里,用时44天。

不完备的准备

6月8日上午高考结束,6月14日李凯超就迫不及待地从位于新疆的学校出发,踏上旅途。这段旅程开始得有所准备却又处处仓促。

“骑车去上海”,是高三放寒假前宿舍卧谈会上的灵感突现。“有一天我就突然想到要骑车去上海。上海是大城市,我想走出新疆去看更大的世界:上海有海,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海。”上海理工大学是他的第一志愿。

考期将近、旅程将近,但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车和路费。买装备花的是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已所剩不多,李凯超也深知父母不会同意给钱让他去。“学校有高三年级卖复习资料的传统,我就寻思着在班上做个演讲,呼吁同学们能把不用的参考书捐给我。”这件原本只打算在自己班里搞一下的募捐活动最终变成了全年级的大事件。

“一位老师很赞赏我的想法,就和其他老师说了,让我也到其他班去做演讲。”

高考前的一周,每天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时,李凯超就会出现在高三某班的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梦想。他知道到这时大家才明白他是认真的。“大多数同学都很激动,使劲给我鼓掌。”6月8日考完试,下午李凯超带着几个同学挨个教室去收书时惊呆了:“书太多了,老师最后借了一间办公室来给我当仓库。”李凯超的二手书摊在校园里连卖了三天。他们居然卖了3500多元。13日,李凯超用这笔钱的一部分买回了自己的座驾。他并不懂车。他说:“买它就是因为它看起来最酷。”

骑行者

T恤、牛仔裤,后座绑着锅和炉子,身上背着比自己高一头的背包。14日一早,李凯超直接从位于奎屯的学校出发,骑往他的第一站石河子。专业头盔和手套让他还有几分骑手的样子,舍不得买护目镜,李凯超就拿平时很少戴的近视镜来防风沙。垫上卫生巾,他笑言:“在新疆主要是防磨,到内地还能防潮。”

出师并不那么顺利,原计划要骑七八个小时的路程,也许是因为太激动,李凯超中午就到了石河子。超额的运动量让疲惫感过早到来。“全身肌肉酸痛。屁股磨得特别疼,第二天不敢沾车座,下午一阵阵犯困。”更重要的是。李凯超发现了自己的装备有问题。别人都是用可以绑在车后座上的行李包,骑车不负重,他买了个登山包。东西全背在身上。上坡时,“两个肩膀被背带向后扯着疼”。

为了节省开支。李凯超的计划是基本住帐篷,但是平均一周会奖励自己住一次旅社,洗澡、充分休息。

骑行的时间表在50天左右

“5000多公里,平均到每天要骑100公里,但是根据两个目的地之间的距离、骑行难度再做调整。”最艰难的行进几乎都在新疆境内。第四天,李凯超由达坂城向吐鲁番骑时进入了30里风区。“我从来没经历过那么大的风,风大时,汽车司机都会暂时停车不通过。”坐着根本骑不动,他只能整个人站起来,斜着身体骑。即便如此,李凯超还是被大风连人带车掀到路基下面去。“地上都是骆驼刺,扎得人生疼。”可是还没反应过来,过路货车卷起的气流又不知怎的把他卷回到了路面上。这段路李凯超不知骑了多久,到达吐鲁番时已经深夜,车胎也被扎了五六个洞。

这个全校皆知的大计划,李凯超对家人瞒得滴水不漏。直到他出门的第五天在吐鲁番时,一直没有儿子消息的妈妈才从支支吾吾的同学嘴里问出了实情。一天三遍电话,妈妈哭着求他回家,李凯超不为所动。在四川上大学的哥哥知道后选择了默默支持,而妈妈劝阻的电话一直打到陕西才结束,妈妈最终无奈地妥协了。

从鄯善到哈密,李凯超要穿过一段350多公里的戈壁滩。知道此行艰难,李凯超在上路时特意带了十几公斤饮用水。第一天他骑了还不到100公里,带的水却已经消耗了七八公斤。即便如此,整个人还是处于缺水状态。第二天,事情开始变得严重起来。到下午,李凯超所有的饮用水都喝完了,没有干粮,手机和手电筒都没电了,车胎也扎破了。到夜里,他距离哈密还有七八十公里。“我甚至觉得就要死在那里了。”

李凯超决定向沿路偶尔开来的车辆求救。他有选择地向货车求助。一辆运西瓜的车停了下来。但是满载西瓜的货厢还是放不下李凯超的车,师傅于是好心地给了他两个西瓜。李凯超觉得有了一点希望。“当时觉得就算拦不到车,第三天也许能挺下来。”拦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遇到合适的车,李凯超已经想要放弃,一辆大货车突然停在了他身边,主动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就是这位不知道名字的司机把我带出了戈壁滩。”

冷暖人生

一个人骑行,李凯超并不感觉孤独。沿路的风景都是他从未见过的。“路过乌鲁木齐机场时,我特意请一位旅客帮我拍了张照片,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飞机。”戈壁滩上与他同行的是成群的野骆驼;进入陕西境内,他第一次看到田里金黄色的麦垛;在西安休整的一天里。他特意去乘坐了地铁,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从安徽到上海的一路上,水牛、稻田是他从未见过的江南风景。他说:“我第一次看到大米长在地里时的样子。”

更让李凯超感触深刻的是一路上来自陌生人的人情冷暖,这是旅途带给他最丰富的未知部分。一路上,李凯超基本都是用自带的锅子煮面条或者煮稀饭吃,偶尔会在小饭摊吃上一餐。“吃饭时和身边的食客聊起自己要去上海,没想到另一边不搭话的人就悄悄帮我把账结了。到市场上买鸡蛋,摊主知道我的经历说什么也不要我的钱。”干粮需要花钱买,一路的饮用水则都是向好心人讨来的。从哈密向星星峡的路上。热心的修车铺主人帮他灌满水,还好心地提醒他夜里戈壁滩上有狼。

并非都是礼遇,一些遭遇让李凯超现在仍愤愤不平。在天水,他的自行车险些被小偷偷走;在河南,因为挡住后面来的汽车的路,他被司机一群人破口大骂:最让李凯超难受的是,一些旅社在看过他的身份证后拒绝让他人住。“我那天跑了四五家旅社都这样,后来才知道,他们就因为我是从新疆来的。”

高考录取的消息传来时。李凯超正在由洛阳去汝州的路上。学校的老师告诉他,他被自己的第一志愿——上海理工大学录取了,而此时,他的长途骑行已经旅程过半。7月28日。李凯超从江苏进入上海,站在上海界牌前他拍下了人生中一张重要的照片。“我就是要向那些不相信我的人证明我能行。我要做的事一定能够做到。”体重减了十几斤,李凯超的腿却变得有点不合比例的粗壮。“过新疆脱了一层皮,过甘肃、陕西脱了一层皮,到上海又脱了一层皮。”

新世界

“出门时一共带的3000元钱,到上海时只剩下两三百元,旅社住一晚就要80元。”从第二天起。李凯超就开始四处找包吃包住的工作,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人肯请他。人流如织、鳞次栉比的写字楼,李凯超突然被这个自己向往的“大城市”压迫得有点找不到存在感。“我已经做最坏的打算,回奎屯去打一个月的工,等报到时再来上海。”

李凯超是被眷顾的,最后时刻,他找到了平生的第一份工作:保安。“从早上8点到晚上20点,和另一个人轮换,每天一共工作6小时,还提供吃住。”李凯超工作努力,很快就被转为正式员工。一个半月里,他赚到了4000多元的工资。

惠南镇上的南汇校区偏僻、清静,但是比起“大城市”中的主校区,李凯超说更喜欢这里。他说,大概因为这里更像他的家乡乌尔禾,那是一个种植棉花和西瓜的小镇。采访中李凯超提了很多次,现在正是他家乡收棉花的季节。从小他就调皮、胆大,身上缝过的伤口有70多针。骨折的手臂也敢自己往回扳。奎屯距离乌尔禾有400多公里,一个月学校只给三天假,大多时间都需要李凯超自己照顾自己。但是他一直记得骑行路上,电话里妈妈的哭声。“她一直在哭。说你长大了,我管不了你了。”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上一篇:魔法灯光乐活家居 下一篇:山东001在线:领航草根创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