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反思:地球还能再忍耐多久?

时间:2022-08-13 05:15:49

《2012》反思:地球还能再忍耐多久?

“只有三年的时间可以准备了!三年后,洛杉矶将被地震摧毁、白宫将被航母砸碎、连喜马拉雅山脉都会被滔天海啸彻底淹没……那一刻,地球面临毁灭。”看过影片《2012》的人,一定对这样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上映仅一周,这部好莱坞大片不仅全面刮起票房风暴,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球末日”的担忧与探讨。尽管2012年不会真成为世界末日,但人类却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善待地球、环境,阻止灾难,更好地生活?

《2012》掀起灾难片热潮

“看完电影后,我选了个很有品位的西餐厅去吃饭,在那种安逸的环境中回味《2012》的剧情,想着自己要做的一些事情,无论哪天是末日,我要做到在我活的每一秒里,热爱生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名四川籍的网友留言说。

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好莱坞大片《2012》,讲述了2012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活下来的故事,由此掀起了一股讨论“灾难与地球末日”的狂潮。

在影片全球同步上映的地区之一的中国,该片的票房仅在前五天之内就已过亿元,破亿速度仅次于《赤壁(上)》、《建国大业》和《变形金刚2》。

在上海徐家汇商圈的电影院,上周二至周四(11月17―19日)10点以后的午夜场都“座无虚席”。在南京,《2012》的票房在5天内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其中新街口影城平均一天的票房就接近10万元。

影片强烈的视觉震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人走出影院大门都会脚步不稳地看看地面,生怕巨大的沟壑正在延伸过来。

事实上,远超普通观众想象的现代电影技术在给予人们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电影中的灾难场面和人们面对灾难的种种反应也给观众带来许多启示。

众多网友纷纷在各种网络平台留言发帖,表示“好久没有看到这么震撼的电影了”,“惊心动魄”,“地震那段泪流满面”。也有不少网友感叹“在死亡面前,亲情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该好好珍惜现在,或许有一天我们连再见都来不及说就永远分开了”,“祝福人类,祝福地球,祝福家人,我们能一直在一起。”

有业内人士评价,近几年,很少有电影能像《2012》那样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一边是担忧的声音,害怕里面的情节引发恐慌、令人绝望;一边是赞扬的声音,这场灾难片给人类再次敲响警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庆幸,这只是电影!

票房火爆的同时,《2012》引发的争议也在持续升温,而且真有观众开始担心电影里“地球在2012年毁灭”的假象会不会成为现实,甚至患上了“《2012》综合症”,恐惧得睡不着觉,担心一旦睡着世界末日就到来了。

人们的担忧不只来源于电影画面,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让人们意识到,如果我们还要肆无忌惮地透支地球的“忍耐”,大自然的惩罚不是不可能降临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各种自然灾难如巴基斯坦地震、印度洋海啸、北美飓风、中国四川地震等,一次次向人类发出警告。各种“极端”天气的发生几率也越来越高,“百年一遇”、“60年一遇”的记录似乎都在近几年被集中刷新了。

只不过在电影《2012》里,自然灾难被进一步演绎到了极致:洛杉矶遭遇10,5级大地震,黄石国家公园变成超级火山口,拉斯维加斯被有毒火山灰摧毁,白宫被大海啸带来的航空母舰砸碎,喜马拉雅山脉被滔天海啸淹没,还有龙卷风、各种极端冷热气候……很多人走出电影院时,都长舒一口气,“幸好,这只是电影!”

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庆幸。即使自然灾难还没有如电影中描述的那样频繁,但极端天气、新型流行病等已经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正如一位网友所言,“珍惜现在,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人类应当怎样阻止这场灾难?

看过《2012》之后,很多观众都开动脑筋,思索除了建造电影中的“诺亚方舟”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拯救人类呢?

有人建议挖空喜马拉雅山,认为这些山峰体内有大量的空间可以使用,临时住上个一年半载,等水退了再出来就可以;也有人建议移民月球或者建造大型空间站,此前虽有太空移民的设想却一直没有实际操作,如今危难当头孤注一掷,集中所有科技力量和资源力量,把全人类或者是部分人类送上太空,寻求生存的机会;还有人建议建造巨型飞艇,认为飞艇在空中的续航能力更强,而且相比太空移民,成本和技术要求也低得多……

人类的智慧值得我们自豪,但是除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当下,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在百度贴吧里,网友“2012吧吧务”的帖子在短短一周内点击率接近9万次,回复300多条。作者写道,“迷失、虚空、死亡加速人类对自身的思考,战争、灾难、神秘事件放大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人类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一名网友表示,“201 2的确不是世界末日,但人类却必须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

不少人再度呼吁:“保护环境要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资源等等,尤其是不能再以发展进步的名义来透支地球!”

有评论称,“人类最可悲的是忘性大,环保、绿色、低碳……地球的耐性就在人们的忘性中一次次接受着考验。别让忘性摧毁耐性,别让虚拟的灾难仅仅沦为一种谈资。”这段话,或许是怎样阻止灾难的最好回答。

上一篇:美国再度构建对中国包围圈 下一篇:我和死人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