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研究

时间:2022-08-13 04:3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076-01

【摘要】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1]。患者往往起病急,病情多变,拖延治疗或治疗不当即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纵观近些年来对该疾病的探讨,不论在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手段、检测指标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然是临床观察居多,试验性研究较少,我院心内科通过对6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的治疗法案进行研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来自我院心内科,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指标,心电图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改变,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3例,恶化型心绞痛l5例,静息型心绞痛8例,变异型心绞痛6例,混合型心绞痛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心绞痛类型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血脂及C-反应蛋白等比较,无明显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情况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1周,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晚间顿服,1次/日,连服2周。

1.3 诊断标准 依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标准判断[2]。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显效:胸闷、胸痛消失,2周内未再发作,ST段恢复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2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2/3或以上,ST段恢复50以上,T波双相或变浅;无效:胸闷、胸痛稍缓解或未缓解,仍反复发作,ST-T未恢复,甚至加重或进展为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3]。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显效率 57.6%,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28.1%和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C-反应蛋白变化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虽均有改善,但除CRP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低分子肝素(LMWH)是普通肝素(SH) 通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法制得的分子量比较小的肝素片段[4]。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物,自应用以来以其更高的抗凝、抗血栓作用,较低的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率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他汀类药物除具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稳定内皮细胞功能,两者联用具有理论可行性。本研究通过实验显示,在严格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治疗UA,显效率60.6%,总有效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白春颖,周亚滨.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近况[J].中医药信息,2010,27(2):104-10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 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 409-412..

[3] 程国利.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1):984-985.

[4] 律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与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0,40(4):40.

作者单位:325604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

上一篇:29例肠伤寒误诊教训分析 下一篇:120例心脏病早期防治的体会